1000字高三写人作文: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时间:2022-07-18 02:57:4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大家都听说过朱元璋吧!他的大儿子的儿子,也就是他的皇太

  孙——朱允炆。这也是个风流人物呢!

  明惠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明

  朝的第二个皇帝。

  朱允炆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

  子朱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

  71岁。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因削藩,导

  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

  ,国破人不知所向。清乾隆皇帝追谥恭闵惠皇帝。南明安宗朱由崧

  追尊建文帝为嗣天章道诚懿渊恭觐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

  宗。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了不起的皇帝,他由一个放牛娃、寺庙

  里的小沙弥,经过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一举扫荡群雄、*元朝,

  开创了大明基业。他深知,创业难,守业亦难,因此十分重视对接

  班人的培养。他登上皇位的同时,就册立了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并

  延请名儒宋濂等人为太子之师,希望能将朱标培养成为一代明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25年(1392年)四月,年仅38岁

  的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史称“懿文太子”,这令朱元璋异常伤心

  。朱元璋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受到了考验,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

  他的继承人。而若根据嫡长继承制度,应该将皇位传给太子的长子

  ,也就是虞怀王朱雄英,但是雄英于洪武15年(1382年)5

  月薨,这样朱标次子朱允炆就成为首选。

  然而朱元璋担心朱允炆儒雅仁柔,难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此外,朱元璋也曾考虑过从几个儿子中选择。二子秦王朱樉此时

  最长,但他实在玉不琢不成器,荒唐成性。四子燕王朱棣文韬武略

  ,有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是个不错的人选。一次,朱元璋

  对几个心腹大臣流露出立燕王的可能性时,翰林学士刘三吾认为不

  可,“立燕王,置秦、晋王于何地?且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无忧

  矣。”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

  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

  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朱元璋于是下定决心,

  9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终

  年71岁。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终

  年71岁。朱允炆即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从年号来看,一

  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

  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

  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炆,22岁的时候被推上了权力的巅

  峰,承继了朱元璋开创的一统天下,改年号为建文。然而,细心的

  大臣会发现,新君的脸上并没有君临天下的惊喜,更多的则是愁容

  。是啊,年轻的皇帝面前有两道难解的题目:一是如何改变太祖建

  国以来形成的动辄杀戮的严峻政治氛围;二是如何解决太祖分封宗

  藩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局面。也许太祖朱元璋生前并没有想到,外表

  仁弱的皇太孙登基伊始就开始着手变革他所开创的大明王朝。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

  了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

  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建

  文帝实行惠民政策,减免租赋,赈济灾民,老弱病残者由国家扶养

  ;重视农业生产,兴办学校,考察官吏,任用贤能,派侍郎暴昭、

  夏原吉等24人充任采访史,分巡天下,以体察情。

  洪武年间,经过太祖朱元璋的整治,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吏治较以前大为清明。然而他生性“雄

  猜好杀”,屡次兴起大狱,动辄杀戮,政治气氛非常凝重,文武大

  臣人人自危。建文帝对局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继位伊始,就着

  手改革,改变了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太祖朱元璋用武力夺得天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右武的局面。

  洪武时,军事衙门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也是

  从一品,而六部尚书却只有正二品。《大明律》中明文规定文官不

  许封公侯,因此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刘基仅仅得封“诚意伯”,而武

  将得封公侯者多,称王者也不少。这种局面下,文官在议论朝政中

  的地位可想而知。

  建文帝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大力加强文官在国家政事

  中的作用。初登大宝之时,他自己确定新年号为“建文”,与乃祖

  父“洪武”刚好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中可见建文帝治国方略的改变

  。他还立即将六部尚书升为正一品,大开科举考试,并下诏要求荐

  举优通文学之士,授之官职。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2QX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