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找到开始写作的切入点

时间:2022-09-03 11:0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每当看到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一副苦思苦索而又无从下笔的痛苦样子,我的心中总也轻松不了。大多数技校学生面临着写作的困境,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指导他们找到写作的切入点,那么他们连动笔都难,更别说写出文采斐然有质量的文章了。怎样让学生能动起来笔来呢?怎样让学生找到写作的切入点,写出真性情的文章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审题切入。

  无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还是另外形式的作文题,学生拿到作文题的第一要务就是审题。审题审什么?如果是命题作文,学生拿到题目,首先要在心里问:这是一篇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还是说理的文章?然后根据其中一点来确定文章的体裁,写人记事写景的写成记叙文,状物的既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说明文,具体做法视情况而定,说理的写成议论文。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根据上面的方法,可以确定这是一篇记叙文,具体写在阳光灿烂的特定情境下的景、人、事。半命题作文在将题目补充完整后,按照命题作文的方法去操作。而对于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一般要从所给的材料中去找关键性的字词句,然后精拟题目。确定了题目后根据所适用的文体来写作。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说,写人的记叙文要采用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记事的记叙文一般来说要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去写,透过事情来揭示生活的一定事理,使人看了以后能有所启示。议论文要根据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思路来构思,即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根据自己赞成或反对某个观点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通过收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联想切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材料从哪里来?材料从生活中来。平时我们倡导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多方开辟渠道,注意材料积累,注意观察,做读书笔记,写日记。但是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怎样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能根据文题去搜集到相关的信息呢?这时人们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从他们的头脑信息库中找到相应的素材,而联想又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关联想是一种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和这一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其它事物的联想。如人们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那么拿到一个作文题目从哪些方面去展开相关联想呢?大家晓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孤立地存在着的,它们之间总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从属关系,属种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事物与其活动、功用、性质、成品、主持者或使用者的关系,行为与其对象、凭借、处所、结果或发生者的关系等等。事物之间的这种种关系就是相关联想的客观基础。如以“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从从属关系来考虑,学生就会联想到海水、河水、井水等,按照话题作文化大为小的写作原则,学生就会想到某地的海水、河水、井水,根据话题作文驾轻就熟的原则,学生就会联想到家乡的河水,由家乡河水的今昔变化看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文章的中心。从事物性质考虑,我们往往可以由某一事物会想到与其有关的成语、俗语、谚语、名人名言等。如以水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想到“喝水不忘挖井人”“水滴石穿”“洪水猛兽”“波涛汹涌”等语句,如以“喝水不忘挖井人”为题,就可以以感恩为主题来写,如以“水滴石穿”为题,就可以以恒心为主题来写。总之,相关联想会使作者在回忆的基础上,开阔思路,扩大经验领域的内容和视野,“笼万物于笔端”,起到开拓意境、渲染气氛的作用。

  相似联想就好比我们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为花朵的鲜艳、惹人喜爱,和小朋友有相似之处。一些状物的文章,作为老师就要让学生善于将事物的特点与人或人类社会的某些方面联系起来,从中找到类比点。由物及人,由事及理来进行写作。比如《虹与桥》中虹对桥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我多么羡慕你,你的生命比我长久。” “你那么美丽”,石桥回答道:“你在人们的记忆中必定是永恒的”请以《从虹与桥的对话想到的》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在找这篇文章的切入点时,就可以考虑以物喻人。在彩虹与人,石拱桥与人中,找到类比点。如以彩虹比人,它便是一个外表华丽的人,但却没有心,永远都是过眼即逝的人。以石拱桥比人,它虽是一个平凡的人,外表不起眼,但却有着一颗默默奉献社会的心。然后由事及理,找到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外表美好的事物永远都是短暂的,是过眼的云烟,心里美好的事物才是永恒的,才会长存世间。

  对比联想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相反特点的事物的联想。如杜甫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的就是对比联想。比如以“水”为题的话题作文,由水我们会想到“干旱” “想到荒漠化”,就会想到今年山西的旱情,就可以谈谈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抗旱保苗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也可以由水资源问题联想到荒漠化问题,从而谈谈如何保护环境的问题。

  三、创新切入。

  如果学生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联想能力,相信肯定在自己的思想宝库中搜索到很多的信息。倘若占有素材过多,难免芜杂,其中必有主次,有深浅,有轻重,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应对素材进行过滤,寻找与自己心理相映象的东西。面对纷繁芜杂的材料,作为老师就要指导学生根据文题去筛选材料。有些材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写作训练中,我们还可以“多视角,多方位”观察思考,打破思维定势,运用发散性思维去推陈出新。选材时要善于运用,灵活些,变个角度想想,翻个面看看,说不定它就是十分合用的材料。

  (1)一材多用,同一个材料,可供不同的需要。《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有人直接用来阐述要老老实实,不能弄虚作假的道理;有人却从另一角度写《大锅饭可以休矣》。(2)多材拼用,只要不是通讯报道一类非全属真人真事不可的文章,有时可把多方的材料拼用于一处。如写《可敬的陌生人》就不妨把几个生活中熟悉的可敬的人身上的材料凑起来(当然要围绕一个中心),就象鲁迅说的是“拼凑起来的角色。”(3)旧材新用,把原本贬义的材料,翻出新意来,用作褒义的材料,或者把原本褒义的材料,翻过来用作贬义的材料,这就叫旧材新用。这反其意而用之的方法,借此不仅能拓宽材料的用途,而且如此选材往往会收到使立意更见新颖深刻的效果。如《龟兔赛跑新解》中就这样写道:“从小就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一直以来,那只乌龟都是笨鸟先飞坚持不懈戒骄戒躁的典范,从来也总是批判兔子的骄傲赞美乌龟的执着。但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就只能得出这么个结论吗?站在今天的位置再回头来看,答案是否定的。那只勤奋的小乌龟并不是一直以来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憨厚,它其实也蛮狡猾的。因为它经过兔子身边看见兔子正在睡觉的时候就应该叫醒它,可它没有这么做。”

  四、技巧切入

  开发思路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一般让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先问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然后参照《高中生话题作文》中的技巧,从六个方面去细化这几个问题。即从评价、怎样、结果、时间、地点、对象等方面去思考。评价:对话题进行价值评判,如好与坏、利与弊、善与恶等,通过表达自己造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的立场来确立文章的中心题旨。怎样,即话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可以通过形象的事实展开叙事,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释话题的内涵。结果,将话题作为前提,考虑其会导致何种结果。时间,即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中叙事,也可以将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空间,包括领域、地点、场合等,往往不同的空间背景会赋予话题不同的内容。对象,从不同的人或对象出发可以引发对话题的不同的演绎。如果我们从以上六个方面展开联想,就能够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

  以话题“习惯”为例:评价,可以评价习惯好与坏,通过评价来确立自己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的中心。怎样,可以写怎样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或者一个坏习惯是怎样形成的。结果,可以写一个坏习惯所带给人的不良后果。时间,可以写由过去的不良行为到现在的良好习惯,这中间经历的事情。空间,可以写以前在家里养成了一个好习惯,现在随着环境的变化需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在空间的转化过程中,自己是怎样适应的。对象,谁的习惯?可以写爸爸的习惯,妈妈的习惯,随着对象的变化而确立文章的主旨。

  以上只是我作为一名技校的语文教师,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所得到的几点可能不太成熟的体会,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审题法、联想法、创新法、技巧法是综合在一起的,几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相互割裂开来运用。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nS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