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的实践与师德建设

时间:2022-09-08 00:5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2005-8-17 字数:2895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建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一个党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生命所在。要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把个人的人生追求统一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标中去。    科技是先进生产力,这个论断已被人们接受,30年来世界科技成果,比历史上两千年科技成果的总和还要多,这意味着知识进入一个急剧发展和爆炸时代。科技成果商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从发明到应用,电磁波通讯用了26年,集成电路用了七年,激光器只用了一年。    中国目前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是40%,发达国家是70-80%,按照“胜者全得”的观点,技术上领先哪怕是一小步,就可以占领大部分市场。我国目前电视生产量居世界第一,固定电话居世界第二,移动电话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其中知识产权和集成电路都不在自已手上,84%的市场份额由国外控制。世界每年生产的7000亿块集成电路,中国只占1/8。    中国有句老话,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事实上,在高科技领域,人才是不可替代,如果一个研究所,资金政策都有保障,但只有二流的人才,那么只能建立一个二流的研究所。目前我国从初等教育起,投入3580万元,培养5300人才能产生出一个博士。由此可见我国基础教育还是相对薄弱,投入产出比太低了,基础教育的状况极待改革。当务之急就是要解放思想,破除“小进则满,小富则安”的满足感,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力争上流,不断开拓的精神;破除在困难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意识。    (二)先进的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终身的过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才是提高思想境界,分清是非,才能真正做 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教育承担着延续历史的使命,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是传递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础。“青少年一代全面地占有前人劳动的成果,把它作为他们创造新的历史的起点,这就是教育的永恒职责。知识飞速的增长,要求提高学习效率,孩子背 着书包进校门,他们不是作为享受者来分享历史文明的成果,而是作为命里注定的受难者来接受苦役,他们必然本能地逃避这种苦役,而教师则出于职业责任感,千方百计地监督、强迫孩子学习。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全面探索学生与社会、与历史、与未来生活的关系问题,这就深刻地触及到人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原苏联八十年代中期革新者提出“合作教育学”、美国提出 “合作教育”、中国九十年代提出“素质教育”的思想,都呈现出人们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    世界《财富》论坛,1999年9月27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世界8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科学院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鞍钢说: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是“安全”挑战。他论为,且不说国家安全地,仅就现在中年以上的中国人而言,他们的工作安全,收入安全、健康安全、养老安全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诸如下岗失业、收入减少或拖欠、医疗养老保险等等。他建议:中国的经济决策人要以人为中心,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基础,改变过去那种过分重视项目、轻视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    教育更要以人为中心来考虑一切工作。    如校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好的校风就会给社会、家长、学生带来一种“安全”感,带来一种期望。校风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积累。    如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贯彻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精神。    如德育工作,要改变重灌输轻交流,重说教轻实践重管压轻疏导;重教育轻心理的现象,同时还要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学习,还要坚守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如教育教学评价,要以人为中心,要改变只重结果(分数),不重过程的评价;要改变只重他人评价不重自我评价;要改变只重单向评价不重双向评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入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有的教师工作几十年成绩平平,有的老师只工作十几年教学成绩就硕果累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没有改革的精神,有没有深入地开展教科研与教改的实践。    八十年代美国强劲地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教法改革---“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使基础教育的立足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是还要让学生学会探索什么,从而为美国在二十一世纪继续保住科学技术的霸主地位奠定基础。从九十年代起美国的科学家参与中小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成为美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潮流。英国、法国的政府官员认为,我们需要数学家、物理学家......,但不需要太多,我们需要大量的数学教育家、物理学教育家......,也就是“教科研型”的教师,以教科研为导向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教师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离不开教师的劳动。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人格特征的人才能胜任教师工作。还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强调指出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 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人格特征是什么?    华东师大心理系的师生曾就这个问题,向240名高中生、中专生、大学生作了调查。调查结果按其重要性排列如下:(1)平易近人;(2)没有偏见;(3)关心同学;(4)态度认真;(5)要求严格;(6)颇有耐心;(7)言行一致;(8)朴素大方;(9)开朗活泼;(10)品德高尚。    一位哲学家说过:“最柔和的慈爱,最无畏的坚毅,最温柔的情感,对德性最崇高的热爱,所有这一切都成功地使他震颤的心房充满生气和力量。”这就是人格魅力。不少教师透发的正是这种人格魅力。较之容貌魅力,才华魅力来说,人格魅力更凝重,持久,具有巨大的激荡力。由此可见,教师的魅力应该是学知和完美人格的体现。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2h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