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范文

时间:2022-07-18 04:45:5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篇一】

  一提起《三国演义》,自然就会想起“正面人物”的刘备和“反面人物”曹操以及“中立人物”孙权。这三个人在中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

  书中的刘备“忠厚老实”,“一心想修复汉室”,我可不这么觉得,你想,在赵云救出阿斗后,刘备怎么会舍得摔孩子呢?还不是因为要收买赵云的心!刘备也还是个心思细密的人,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知曹操生性多疑,怕暴露自己远大志向,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学起种菜来,得以骗过曹操耳目。现在想想,要是刘备他提早展现的话,恐怕早就被曹操轻而易举地解决掉了。煮酒论英雄时,当曹操说出:“当今世上的英雄,只有你我两人!”这样的话时,要不是他反应快,借雷声掩饰,曹操迟早会因为疑心将他给杀了。可光懂得收买人心和及时反应也是没办法的啊,关键要有军事才能,说句不客气的话,刘备的领地都是靠诸葛亮给他出谋划策打下来的,至于刘备,我可没看见他有什么计谋上的突出特点。他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三国才有了“三顾茅庐”一说。

  曹操一直都是以奸诈、狡猾、残忍的形象出现的。特别是“曹操杀亲朋”这一段,在他人看来简直太残忍了。吕伯奢为了招待他,特地出去买酒,他在屋里听得磨刀的“嚯嚯”声,误杀了他的家人后出门又设计杀了吕伯奢。他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更是让他人惊得目瞪口呆。有人指责他不道义,可若是他不那样做,吕伯奢必会带人追杀他,那他也别想活着出县了,可以说,这是生存的需要。曹操是决不会负“奸雄”这个“美名”的。当老朋友许攸前来投靠问及粮草时,曹操先答粮草可够一年,后答半年、三个月、一月,后许攸揭发他:“休瞒我,粮已尽矣!”俗话说“兵不厌诈”嘛,曹操可是把它给运用得灵活自如。

  孙权在书中也算得是位“明君”了,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这样谈:“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只看民附二字便可知道他有多贤明了,上下一心,老百姓拥护君主,使得他人都不敢来犯。“贤能为之用”,看吧,只要是贤能的人都被网罗去做那些大大小小的官,等于无形中为国家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他在任期间也可算是一段“太平岁月”吧。

  这三人各有各的特点,不尽相同,但相同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是一方霸主,刘备善于收买人心,手下的将士忠心耿耿;曹操狡猾而善于用计谋,他的聪明使他多次度过难关;孙权能够做到“贤能为之用”,上下一心使得外人不敢来犯。他们的特点使他们多次度过难关。

  我们要学刘备的心思细腻;学曹操的果断、坚决;学孙权的人格魅力。我们不能学刘备老是借助他人的力量;不能学曹操的残忍、无情;不能学孙权的出尔反尔和朋友反目。

  【篇二】

  寒假里,为了响应“读习爷爷读过的书,争当新时代好队员”的口号,我读了习爷爷读过的《三国演义》这本书。通过百度我知道了《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本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这本书里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重情重义的关羽;有奸诈狡猾的曹操;还有求贤若渴的刘备。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诸葛亮了。他不但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而且还料事如神,有胆有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空城计‘’真让人拍案叫绝。当我读到”司马懿来到城下,见孔明独坐城楼,焚香操琴,他知道孔明生平谨慎,怕中计,便领兵自退“时,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我真佩服诸葛亮啊!

  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场面描写的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让人心惊胆战,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在这本书里,我不但了解到当时的历史事件,如"三顾茅庐“,“大意失荆州”,“七擒孟获”等,还学会了很多知识,如成语“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一些歇后语,“刘备借荆州——借无回头”,“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有一些计策,如美人计,反间计,连环计等。这本书真是太精彩了,有空我一定要仔细地再读一遍。

  习爷爷读过的书还有好多,这本书只是他读的书里面的九牛一毛。我一定要向习爷爷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博览古今中外名著,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争当新时代好队员。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9O3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