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纲新教材新挑战
——谈中学外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建国以来,我国中学的外语教学大纲几经编订。1992年,由国家教委颁发的新《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 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大纲都突出了交际能力和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体现了一种崭 新的教学思想。1993年开始使用的中英合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JEFC),正是这一大纲的 集中体现者。它是一套集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好教材。其特点是打破了传统教材中以语法为线索 的编排体系,不以语法的需要编句型、课文,而是以交际功能为主线,融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以及语言的功 能、意念和话题为一体编排语言材料,进而达到诸要素间的有机结合。新教材问世使用三年来,给中学外语教 学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为教学改革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其间是不乏可喜成绩和赞誉之辞的。但在贯彻实施 新大纲、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也注意到,由于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处理教材、教法上存 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新大纲、新教材顺利实施的不利因素。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和由此而引 发的思考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来自传统观念的误导
在外语教学中,多年来我们一直存在着向上看和向外看的通病。向上看,指看红头文件、看考纲、看教本 、看教参。向外看,指引用国外的教学理论。其实,看并不错,但以看来束缚自己,唯命是听,这就有问题了 。同样,借鉴国外科研成果和经验也无可非议,但无条件地全盘吸收,并试图在教学中证明它的绝对正确性、 先进性,这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建国以来,以对我国中学外语教学产生的影响为准,按时间的发展为序,大致有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 、认知法和交际法五种主要教学法被引进到我国。在唯上观、唯洋观的指导思想之下,我们往往习惯于机械执 行上面的要求,每当推行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时,我们会把这一阶段以某一语言为母语的人提出来的某种 理论和方法奉若神灵,而忽视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度里进行外语教学的 实际状况及复杂特点,不顾眼前师资、设施、环境和条件是否允许,喜欢轰轰烈烈,一哄而上,而后又冷冷清 清,一哄而下。这种不讲实际,盲目尊崇和食洋不化的积弊,势必对当前我们正在贯彻实施的外语教学新大纲 和新教材产生如下消极影响:1、对新大纲、新教材的贯彻实施往往带有盲目性和片面性,易走极端,喜欢唯 新是举,以新贬旧,对以往的教学工作持否定态度;2、不顾客观实际,盲目尊崇国外习得教学理论,一味追 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强调功能、意念而忽视语法教学;3、在训练中存在一边倒、一刀切。重听说、轻读写 ;重模仿类推、轻系统知识传授。上述这些由传统观念而导致的教法上的失误,必然给我们的外语教学工作造 成损害。
(二)来自交际教学法的困惑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以语法为纲的教学思想在外语教学中占统治地位,繁琐的语法讲解和操练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中学外语教学的质量。新教材打破了以语法为纲的模式,强调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转变符合 我国目前形势下对外语人才的要求。然而,交际教学法也并非完美无缺,包治百病。这是因为:
(1)它打破了语法教学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众所周知,语法知识是语言交际能力 的一个基本方面,学生只有较为熟练地驾驭一种语言的语法体系,才能真正获得使用这种语言的交际能力。但 是由于交际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往往不是语言功能与其语言表达手段的对应物,这就造成功能与功能,单元与单 元之间缺乏语法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这种杂乱接触语法的方式会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2)交际教学法的本意是弥补结构教学忽视语言运用的不足,然而它所做的往往只限于让学生孤立地记 住功能、情景和语言表达形式的对应关系,这种教学方法的单一运用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为语言 运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一套技巧或创造程序”,而交际教学法所做的只局限于让学生在课堂上依 靠模仿和机械重复去习得语言,依赖反复刺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无论我们怎样 在课堂上创设交际环境,却由于缺乏真实语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总和实际存在很大的差距。可见把外语教学 目标简单化为教会学生在一个个具体场合下实现一个个具体的交际目的的办法,并不一定实用。这就象把一大 堆沙子一粒粒地装进口袋,学生无法通过全面掌握一种语言体系来适应各种无法预料的交际需要,因而远不能 真正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来自培养目标上的误差
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为交际而使用外语的能力,这无疑是正确的。新大纲和新教材将其作为外语教学的培 养目标,试图改变以往不重视交际能力和语言使用能力培养的弊端也是无可非议的。然而问题在于在我们努力 加大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力度的同时,却在教学中出现了另外一种不良倾向,即忽视中学外语教学目的多元性的 特征。以听说来代替读写,以能力来取代知识,并把语言能力的培养与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完全割裂开来,这 就造成对新大纲、新教材培养目标上的理解、实施上的偏差。
实际上能力的培养应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要求。就交际能力而言,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书面语言的交 际能力侧重于读写方面,口头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听说方面。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是重要的,欠缺哪一 方面都不能算是真正具备了交际能力。除了语言能力外,交际能力还应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因为在交际中,我 们不仅要注意其语言、语法、词汇等要素的理解,还要知道这句话应该在什么场合使用。不了解社会文化背景 ,那培养出来的学生终究只具备“纯语言能力”而缺乏“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是不足以保证人们在现实情景 中用外语进行有效交际的。另外,不同的学校和地区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例如培养外语专门人才的大专院校和 普通中学就应该有所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外语人才的要求上就应有不同的区别。忽视这种 差异,在外语能力培养目标上采用一刀割的办法,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普通中学的外语教学目的是为学生学习外语打下一个初步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上不能顾此失彼,人为 地将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技能的训练分割开来。否则就有可能从“聋哑外语”这个极端又转向“文盲外语”的 另一个极端。历史的教训是不能不引以为鉴的。普通中学的外语教学既然是打基础,那么除了让学生具备一定 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外,还应该是一门文化课,具有教育,认识、审美等多种功能。通过教学,我们不但要 使学生掌握语言本身,还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语言观的教育,以及意志品质、心理素质 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等等。如果我们在贯彻实施新大纲、新教材时,只注意掌握语言这一单一目的,而 忽视了外语教学的阶段性,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忽视了对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综合培养,那么我们的外语教学 将是蹩脚的,我们培养的外语人才将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交际需要。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鉴于上述我们在贯彻使用新大纲、新教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如下几个关系中去寻 找对策。
(一)妥善处理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又检 验理论的正确性,并对理论进一步深化,从而使人们的认识不断螺旋式地上升。在中学外语教学中,教学法理 论和实践的关系当然也是这样。任何理论都有其产生的条件,我们对不少外国的教学理论,固然可借鉴,但必 须从实际出发,重视我国外语教学环境的制约作用,必须结合中国人学外语的特点,本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的原则加以改造和取舍。既不以新贬旧,又不照搬套用,既重学习借鉴,又重灵活创造。只有土洋结合,诸法 上马,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学外语教学新体系。机械地照搬,盲目地尊崇外国教育理论,只能损 害我们的外语教学。
(二)妥善处理好各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关系。自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设至今,我们外语教学的方法,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沧桑演变,目前主要有五种流派。各种教学方法,都是顺应国际教学法潮流,在特定历史背 景和社会环境制约下产生的,都是在不同的语言理论指导下各自进行的教学实践。无论是40年代兴起于美国 的以句型为纲,主张就句型本身进行反复机械训练的结构法,还是80年代开始在英国占主导地位、注重过程 、强调目的语的“终极目的”交际法,皆各有千秋。从纵向看,他们之间是继承,发展和不断改进的关系。从 横向看,他们之间又有彼此否定的关系。如直接法是对翻译法的否定,自觉对比法又是对直接法的否定。但仔 细研究我们可发现,这些流派一是从语言知识入手,强调理解:一是从语言应用入手,强调表达。它们实际上 只不过是在相互渗透之中有所侧重而已。如交际法并不一概排斥语法教学,认知法也不一概排斥语言的实践训 练。既然各流派之间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克服片面性,博取众家之长为己所用,不能单一 地使用交际法一种教学法,这样才能拓宽外语教学的路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为 他们今后运用外语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妥善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语言知识指语言结构,主要是语法和词汇。语言运用能力则主要指 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新大纲要求外语教学要从教知识逐渐朝着培养能力的方向转变,由此而引起国内同行关 于结构与功能之争也并不奇怪。有些教师认为,新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中以语法为线索的编排体系,而以交际 功能为主线编排语言材料,这就意味着在新教材的应用中就应该“淡化”语法知识的教学。这种理解是不正确 的。因为新教材是在运用操练中归纳式地学习语言知识,并非不要语法,不过是在语法讲解中有侧重于归纳, 有侧重于演绎而已。正确的态度是既不要谈结构而色变,也不要脱离能力的培养而津津乐道于语法知识的讲授 。以知识为立足点,进行模拟交际性的操练,听说先行,全面训练,而有侧重。这样,我们就能从独立理解语 言能力的观点转变过来,走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路子,这是符合世界外语教学法发展趋势的。
(四)妥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着教师塑造学法和学定于教的观点 。尽管新大纲已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观点,甚至把五步教学中教师在各步中应发挥什么角色 的作用都一一标了出来,但从总体看,教师应怎样指导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仍然不是太明确的。笔者认为 ,学生主体应存在于整个外语教学活动之中,从制订教学方案到课堂内外的活动,都应为学生着想,方便学生 学习。掌握外语,就教师而言,从选用教材到运用教学技巧都要从学生的需要与可能出发,应在学生为主体思 想的指导下实现教师的指导。指导的中心内容应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及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动力。新教材 侧重在语境交流中学习语言的运用,在课时少,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高师资的业 务素质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外语教师树立目标意识,规范课堂教学管理,结合学生实际妥善处理教材内容 ,积极为学生创设情景,努力做到课堂交际化,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新大纲提出的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目标。
当然,我们在处理以上关系时应把握好尺度,因为各组关系中的诸多因素都同处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 过份强调某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都将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来研究和指 导外语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走出误区的同时,求得新的发展。
参考书目:
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
陈辽坤:1991,《交际法与中学英语教学》,《现代外语》 1991.2期。
高圣兵:《交际法施教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年5期。
辛斌:《交际教学法:问题与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年3期。
陈松林:《交际能力与社会文化教学》,《中国中小学英语》 1994.1期。
李庭芗:《英语教学法》 1983.8
赵丕行:《走出外语教学法研究和实践的误区》,《中小学外语教学》 1996.2期。
杨小鹃:《交际法教学不可忽视语法》,《中小学外语教学》 1995.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日加令
新大纲新教材新挑战
正在阅读:
新大纲新教材新挑战_英语教学论文,新大纲新教材新挑战_英语教学11-02
让我温暖你作文600字07-17
母亲节爱心行动作文300字07-16
四年级上5单元作文人教版:长城07-11
哭泣的孩子作文400字07-16
放学路上作文07-16
活力城市共创建07-17
关注身边的世界作文400字07-17
我心中的黄河作文700字07-16
泼水节的来历07-18
乡下人家作文450字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