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下水作文

时间:2022-10-09 21:3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近来,我拜读了一些优秀教师的作文论文,他们精湛的教学理念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方

  法让我折服。在他们的精心点拨下,学生挥洒自如,一篇篇充满个性的文章在学生的笔尖

  下诞生。我总是在想,如果教师胸中无墨,学生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吗?尽管现在的孩

  子摄取的信息多,知识面广,但是学生怕作文,教师怕上作文课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尤

  其是小城镇和农村。究其原因,我觉得关键是教师心中无文,以至于在教学中隔靴搔痒,

  纸上谈兵。 顾之川说:“‘下水文’能给广大青年语文教师以深刻的启迪,因为一个语

  文教师有写作体验和没有写作体验,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效果大不相同。没有写作体验,

  教师的指导往往隔靴搔痒;有了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就能对症下药。这也是新课程改革

  的一个重要理念——注重亲身体验。体验,不仅指学生,教师也要体验。师生的共鸣往往

  产生于共同的体验,而共鸣是教学的崇高境界。我衷心希望,青年语文教师都能写一点‘

  下水文’。”刘国正先生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

  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

  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

  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

  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

  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刘国正先生呼吁教师写好“下水作文

  ”,看似要求高了一些,实则是一种科学的建议,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二)教师下水作文,是学生作文的拐杖

  崔峦指出:“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

  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学生普遍怕作文,关键是不知道“为什么写,写

  什么,怎么写”。那么教师的“下水文”无疑给学生的仿写起导航、排忧、解惑的目的。

  古人云:“名师出高徒”,一语道出了教师的素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我经常“下水

  ”示范,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时的畏难情绪,使

  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进而喜欢作文。

  教完三年级《我是苹果》这篇儿童诗后,我写了“下水文”《我是雪花》请学生评议

  ,然后让学生仿写。学生“谈作色变”,更何况是诗呢?但经过教材的学习,“下水文”

  的指引,学生跃跃欲试,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富有创意的儿童诗一挥而就。

  指导《一件难忘的事》时,当时我班学生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事值得回顾,就算有,也

  不知道怎样把它写下来。于是我就把自己孩提时的几件小事说给学生听,把自己写的“下

  水文”《这件事真使我心有余悸》读给学生听。这样,拉近了习作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再

  也不感到无事可写了。“下水文”起到了“开茅塞,启心窍”的作用。

  指导《第一次……》时,学生的思维只是停留在《第一次炒菜》、《第一次洗手帕》

  、《第一次拖地》等别人已经写得很多的材料上。于是我说:“张老师的童年也像你们一

  样,也曾经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而发生在小学二年级时的那一次,却使我至今难忘。

  你们想知道这一次是什么事吗?谁来猜一猜?”“第一次受到老师表扬。”“第一次获奖

  。”“第一次参加演出。”……学生众说纷纭,却很少有学生提到“第一次受批评”之类

  的话题。我想,原因一,是学生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小时侯不可能犯错;原因二,现

  在的学生都很自信,不愿暴露自己的过错,以免同学取笑,更何况是老师呢。于是我说:

  “同学们,老师是人不是神,是人都会犯错,关键是看你是否敢面对错误,努力改正。老

  师也曾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逃学。”“啊?!”学生惊讶、疑惑,有的甚至交头接

  耳。于是,我先简要地叙述了“逃学”的经过,然后问:“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把这件

  事写下来的吗?”当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朗读自己的下水文《第一次逃学》时,学生听得特

  别专注,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单词。在学生评析后,我放手让学生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结果,学生的习作异彩纷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师下水作文,是提升自己文化素养的过程

  古人云:“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教作文,必须自己会作文;要学生写,必须自己

  会写,先写。这样做一是让学生信服,二是让学生有所遵循,这是一种“桃李效应”。教

  师的威望是随文而生,随级而增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则步其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师做下水文,对自己研究如何教学很有好处。教师写下水文的过程,头脑中就建构了作

  文过程。教师作文的心理与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能展现给学生,学生会受益匪浅

  的。如一次童话课,我先在黑板上版画了一幅著名画家丰子恺的画——乞命,学生经过仔

  细观察,各叙己见,编写了一篇篇内容各异的童话。但在批阅时,我明显感到学生习作的

  不足:语句不通顺,前后颠三倒四,中心不突出等问题。于是,我根据某些学生编写的内

  容,也编写了一篇《乞命》。俗话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生在讨论教师的下

  水文时,提出了一些十分中肯的意见,有利于教师对文章的修改,进一步写好文章,提高

  自身素养。学生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学生与教师都相得益彰。

  总之,教师“下水”利多而弊少。当然,因教师的水平有限,下水文不可能像大文豪

  的作品那样无懈可击,所以往往会产生误导,或禁锢学生思维,抑制学生个性,不利于“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施。因此,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平外,还要注意适时出示下水文,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让下水文“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

  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6p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