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

时间:2023-08-18 06:0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诗歌的特点就是强烈的抒情性。写诗歌,没有强烈的情感不成功;欣赏诗歌,把握不住作者的抒情脉络就读不透,赏不好。诗歌的抒情有直抒胸臆和情景交融两大方式。而情景交融又分为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等不同的手法。“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其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但能增强感情的抒发。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前四句是写景,但写景的目的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情感。这萧索、肃杀的秋景就更加烘托了后面“悲秋”“多病”“苦难”“潦倒”的感叹。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所以这里的景是为情服务的,景和情相统一了,就达到了目的,不一定要达到情景相融的地步。    借景抒情可以景物在前,也可景物在后,在后的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天水交接之处。诗人正是借助景物把依依不舍之情表达出来。   “寓情于景”(也叫“融情于景”)是将感情融汇在景物中来抒发。寓情于景则重在景,写景中含有情感。例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没一句直接写情,但句句饱含着作者深情。我们在阅读中能感受到作者的兴奋、激动的之情,连猿猴的哀鸣在这里也如音乐一般的美丽。这是作者在流放夜郎国的途中突然被大赦,从水路返家的时所写,那种归心似箭的愉悦心情融汇在了写景之中。    再比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人在字面也没说要表露什么。但我们细细品读,就感受到了那字里行间蕴育的情感。这正是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由阅读,我们也想到写作。如果我们看到了令人心仪的景致,把它用饱蘸深情的诗语写出来,就是寓情于景的效果。同样,我们想抒发某种情感,或喜欢,或愤怒,或憎恶,于是想到与之相匹配的景物放到在诗中,就达到了借景抒情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6i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