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怀疑的路上

时间:2022-07-17 20:53: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前都会左右看。”斯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如是说。在漫长的岁月中,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相互搏击辩斥,但无论哪一种答案,我们都对之抱有疑虑,因为我们不相信现成的答案,我们要去追寻真相,并把这看作生命的真谛。就像休谟说的那样,你怎么知道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 

  我们要始终走在怀疑的路上。至死弗渝。 小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诞生了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由此他发明了一种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从而指明对方的无知的教育方式,这就是助产术,也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 

  没错,他就是苏格拉底。 

  可以说苏格拉底的一生都在不停的怀疑,因为觉得自身无知,所以他与各种各样的人对话,对各种各样的论断提出疑问,他对助产术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他对真理的追求与怀疑的坚定。也正因为如此,苏格拉底最终得以成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因为哲学需要怀疑,就像宗教需要信仰一样。 

  哲学自在古希腊孕育而生后,又因为战争和统治者的包容态度而传向四面八方,当然,那些誓死捍卫哲学的哲学家们也为哲学的传播及发展贡献了力量。由此,彼时仍属于“弱者”的哲学才能够得以流传,生生不息。 

  但真正使得哲学得以延续的,还是历代哲学家对已有的哲学体系、哲学观点的怀疑。 

  正是因为他们不相信那些现成的答案,他们去怀疑它们,所以也就有了思考的新起点,在这起点之上,结合现世线索与以往研究成果,我们去思考探索、追寻真相,在“头脑风暴”后让思考在怀疑中得以沉淀,过滤独断论,免得我们轻信一切未经证实的言论。于是,我们才能在这条路上找到正确的答案。 

  我们是人,我们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必须去思考,所以我们必须去怀疑。 

  所以有人这样说,怀疑是理性文明的开端和标尺。 

  哲学的一切都是从怀疑开始的。世界的一切也都是从怀疑开始的。 

  我们相信怀疑的力量,我们也常常为了避免独断论而选择怀疑,但是我们也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怀疑真的可以彻底克服独断论吗? 

  有一个很著名的典故,庄周梦蝶。讲的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醒来以后发现自己又变成了人。于是他产生了疑问: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久久没有找出答案。最后他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怀疑:我眼前的这个世界是不是都是假的?会不会一切都是我的幻觉?我们身边的事物是真实存在的吗?电影《楚门的世界》就是对他这一观点的直观体现。 

  提到怀疑论,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休谟。在高中政治课本中提到他时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他的不可知论。但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曾经用他的哲学观点挑战了机械论和决定论,甚至还挑战了整个科学体系。 

  休谟认为,人相信因果律其实只是一种心理错觉,因为我们发现两件事总在一起发生,所以我们就期待他们能再次一起发生,但这其中并没有可靠的根据。 

  所以,就算你之前无数次看到苹果离开树枝落到地上的这个现象,你也不能保证,下一次苹果还一定会落在地上。所以,就算你无数次见证了日升日落,你也不能够保证,明天的太阳一定会升起。 

  近代哲学是从笛卡尔的怀疑开始的。他的怀疑让人们仿佛柳暗花明,能够大展身手开拓哲学的新域。可是一路怀疑下去,到了休谟,竟然把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近代科学打击的一败涂地,因为科学研究的前提是,世界万物必须存在着某种普遍规律。而现在这种规律被怀疑,那些经过归纳和推理得出的结论就都得被推翻。 

  这时,我们不免要怀疑怀疑的正确性了。 

  怀疑真的可以彻底克服独断论吗?答案显然是不能。我们要相信怀疑,但我们不能迷信怀疑,不然不仅无法避免独断论,还会陷入怀疑一切的荒谬境地中。 

  于是后来又出现了康德、叔本华、尼采、维特根斯坦、马克思等人,不断修正理论,不断去论证他们的哲学观点。 

  首先要说的就是康德,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和“人的理性给自然立法”可以说是把人们从怀疑的泥沼拖拽出来的一根绳索。 

  他把世界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完全不可知,另一个部分可以用理性把握。他认为本身的世界是“物自体”,而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个世界的“表象”,因此我们永远无法观察到“物自体”,但是由于我们人类有着一样的“先天认识形式”,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表象”。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我们没有认识世界,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了世界。 

  后来叔本华又对意志和表象做了更深层次的解读。同时他提出了“生命意志”,即求生的欲望,认为它是物自体,而且是全宇宙唯一的,也没有时间性。继他之后,尼采又提出权力意志,即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强壮,更富创造力的欲望。同时也提出了奴隶道德和贵族道德的概念。 

  还有多位哲学家,怀疑着前人的观点,又在怀疑后又与这世界达成某种协议,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又继续被后人怀疑着,修正着。看似周而复始,实质循环上升。这样看,怀疑显然不可或缺。 

  我们天生喜欢怀疑,是因为我们不相信现成的答案,我们想知道真相。怀疑对我们去寻追真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怀疑也是不可避免的有其自身局限性的。 

  太多人为了避免独断论而去怀疑,但在怀疑的同时又陷入了“怀疑的决定论”。也就是说,如果你对一切存有疑虑,你把这些可疑的东西都悬置起来不去相信,这就相当于你当它是假的了。 

  举个例子,考试的时候有一份答案摆在你面前,你本可以按照答案写,但本着怀疑的精神,你不去相信,那么潜意识里,你便已经认定这是一份假答案,所以你不会按照它写。 

  因此尽管每一个怀疑论者都因为持着绝对的怀疑的态度而认为自己是谨慎的,是主张非决定论的。但是怀对可疑的事情采取了不相信的态度,本身还是独断论和决定论。就连看似科学的奥克姆剃刀原则也有这方面的缺陷。 

  并且,怀疑论者有一个无法自我圆满的尬尴问题。那就是“怀疑者不能自疑”式的诘问。即怀疑主义者的“所有的话都要怀疑”和“除了本句话之外”的无法解释的自相矛盾。 

  怀疑主义是主张去怀疑一切的。但这种怀疑一切的态度本身是否也是应该被怀疑的呢?如果它被怀疑,那么怀疑论者就是在怀疑自身的观点,但如果不去怀疑,那么似乎又并不符合怀疑主义的精神……怎么办? 

  怀疑论者觉得“与其冒险步入谬误,倒不如冒险丧失真理”,于是他们怀疑到最后,又犯下了新的独断论;怀疑论者按照必然是独断论的规则坚持反对独断论,不停的怀疑,然后不可避免的陷入是否怀疑自身规则的境地。 

  那么我们还是否应该怀疑?又该怎样怀疑呢? 

  我们自然应该去怀疑,否则还未挣扎,就已经陷入了独断论和决定论的桎梏了。怀疑自有怀疑的好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但在我们怀疑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像詹姆斯所说的那样,因为信仰怀疑而去光明正大的抛弃真理,毕竟我们怀疑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寻找真理。尼采说,真理和谬误其实全是虚构的,区分真理和谬误的关键是真理实用,谬误不实用。它这种说法的确不够严谨,也会被许多人反对。但是“实用主义”确实是我们处理怀疑的一个关键。毕竟真理是相对性的。而哲学的目的也是为了知道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更好的生活, 

  维特根斯坦曾表示:我们可以用无限的怀疑还防止独断论,但是唯一的结果是什么都给怀疑掉了,什么都没法信了。对此其实彻底怀疑主义代表休谟有过一段论述,他说:我们能得到的经验就是面前的生活,在有明确的证据证明面前的生活都是幻觉前,我们就按照平时的经验正常生活下去。我们没必要也没能力去无限的怀疑世界因果律不能靠经验总结出来。 

  因此,我们在怀疑的同时,也必须借由一些原则和方法去相信一些东西。毕竟上帝也掷骰子。 

  人生问题的解答就在于这个问题的消除。苏格拉底宁愿死也不愿意放弃怀疑,我想我们也应该这样,一生致力于其中。 

  走在怀疑的路上,我信仰怀疑,也信仰真理。这种力量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也是我们前行的支撑。 

  我们将始终在路上。用怀疑与真理,找到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CDa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