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的牵挂

时间:2022-07-18 00:08:3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家是港湾,幼年的时候是父母的呵护,长大了是乡愁的牵挂,年老的时候是颐养的寄托。人一次次地离家,家总把一根线拴在你的身上。 第一次离家是在四十年前的高中毕业,正值上山下乡的年代,十七岁的年龄,来到离家二百里地外的一个林场,当了一名知青。年少的你,对家的概念还很模糊,送行的队伍敲锣打鼓,母亲望着你在流泪,你丝毫没有感到那份沉重,犹如脱离羁绊的鸟,渴望新的天地。林场的生活很艰苦,每天很早起床,到十几里地外的苗圃采集小树苗,背到高高的山上,开垦种树,直到傍晚天黑才能回到宿舍。每天做着重复的事,虽然单调,可年青人聚在一起充满着生活乐趣。那时有的是力气,每天往返二三十里地,从不觉得累。也有的是饭量,一顿可吃上一斤米饭,没有菜,泡上一碗紫菜汤就能下饭。为了节省两块钱的路费,几乎半年才会回一趟家住上两三天。临走的时候,父母会把家中不多的“好吃”的东西放到你的行李中。在那四五年的时光中,青春伴随着年轮的增长而逝去。

  第二次离家是在三十多年前,揣着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独自一人带着重重的行李来到京城。要远行了,父母既高兴又担忧。毕竟在那个年代,能到京城读大学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父母的脸上挂着喜悦。可是当那座大学远在两千公里之外,父母又怎能毫无牵挂呢。你不懂,还是年轻,虽然读书依然单调,但你感受着自我的快乐,没有忧愁。你会把遇到的困难不加粉饰地写在一封封家信里,却不体谅亲人的担忧。母亲担心北方天冷,不知有暖气,让你带上两床厚厚的棉被,又担心你吃不惯面食,把节省的全国粮票给你寄来,让你去换点米票。快到放假了,就是父母的期盼,早早把回家路费邮来,嘱托你路上注意安全。

  第三次离家是在二十年前,你有了自己的小家,原来的家变成了“老家”。你不能像过去那样勤地回家了,可你长大了,心中有了牵挂。面对新的生活,有对妻儿的照顾,也有对父母的思念。尽管父母说什么也不缺,但你还是会给父母寄去钱和需要的东西,你会在电视里关心那里的天气,嘱咐他们,天冷了要加衣服,天暖了可以出来走走。有一天,有了电话,有了手机,到了休息日和节假日,你一定会送去温馨的祝福。临近春节,你开始惦记着买回家的车票,你会哄着妻儿跟你回家,你会随着回家的大军一路向前,无论路途多远,无论多么辛苦,当你踏进家门,迎接你的总是父母的笑容。

  第四次离家是在八年前,因为工作调动,在一个没有准备的日子,带着茫然,你离开了已经熟悉三十多年的地方,步入一个新的“家”。忽然间,你感受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是那样值得留恋,那里有你一起学习的同学,有一起共事的同事,有很多很多的朋友。新“家”的人对你很好,让你减少了生疏,慢慢地融入其中,于是又有了新的朋友。你努力工作,倾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家”人给了你又一次人生转折的温暖,你与他们一起商议工作,一起举办活动,一起出国交流,一起分享成功的乐趣,一起共担面对的烦恼。你没有再想到离家,因为这里就是你的家。

  第五次离家……人过不惑之年,你已经有了惰性,有了深深的牵挂,可是你或许还要离开你不想离开的家。你又一次想起了余光中先生的诗,“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人一生中总是在离家,有的是为生活和学业,有的是不得不,心中的乡愁家情,何时能永远驻留在家。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CcD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