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改写《送灵澈上人》篇一:送灵澈上人阅读答案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
(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中学生改写《送灵澈上人》篇二:送灵澈上人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①苍苍:深青色。
②杳杳:深远的样子。
③荷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④带:披着。
⑤独:独自。
[译文]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简评]
这首小诗前两句写灵澈上人欲回竹林寺的情景,后两句写诗人目送灵澈上人辞别归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与依依不舍之情,也抒发了诗人虽然失意却闲适淡泊的情怀。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约客(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早春B.暮春C.夏季D.秋季
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1.默写:苍苍竹林寺,。,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2分)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是:
。。(2分)
(2)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两句是:。。(2分)
3.解释下列词语:(3分)
①荷:
4.诗中的“杳杳”“苍苍”分别是什么意思?
5.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2分)
6.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练习资料答案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早春B.暮春C.夏季D.秋季
C【解析】江南立夏后进入阴雨连绵的季节,约四十天,叫黄梅天。
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约客》
B【解析】“闲敲棋子”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和怅惘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1.默写:苍苍竹林寺,。,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2分)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是: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2分)
(2)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两句是: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2分)
3.解释下列词语:(3分)
①荷:背着。②带:披着。③独:独自。
4.诗中的“杳杳”“苍苍”分别是什么意思?
苍苍:深青色。杳杳:深远的样子。
5.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2分)
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如千里跫音,若有若无。
6.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2分)“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中学生改写《送灵澈上人》篇三:送灵澈上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如画的诗歌《送灵澈上人》。
二、作者与背景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天宝进士,曾任转运使判官等。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终随州刺史。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2、注释:
1)、灵澈:中唐时著名诗僧。本姓汤,字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他自幼出家为僧,后从严维学诗,与僧皎然游,为时人所重。元和十一年(861)卒。《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2)、苍苍:深青色。这里指葱笼的树色。竹林寺:一称“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黄鹤山上,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3)、杳杳:深远的样子,这里指天边的暮色。
4)、荷笠:背着斗笠。带斜阳:映照在夕阳中。
5)、青山独归:即独归青山。
3、诗歌大意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渐行渐远。
四、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
五.课堂练习
背诵默写这首诗
正在阅读:
中学生改写古诗《送灵澈上人》07-18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500字07-16
换一种态度作文800字07-18
美丽的西湖07-18
卸去心前一扇门作文700字07-15
我的好爸爸作文500字01-08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07-18
初二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社会调查报告07-17
一束康乃馨04-06
我们的心近了作文450字07-16
精选中考命题作文:风景在路上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