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还是尊严重要?

时间:2022-07-17 18:56: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如果不是媒体的偶然发现,周常德现在依然是海口市旧州镇中学一名寂寂无名的校长。“校长下跪震惊千余学生”的消息让他成为备受争议的新闻人物。“下跪”字眼敏感触及了数千年积累下来的师尊底线。“校长疯了”,一些初三学生私下议论。“他丧失了自己的尊严,败坏了整个地区老师们的声誉。”一名老教师破口大骂。当然,也有年轻教师心生敬佩:“校长是为学生才这样做的,换了我们肯定做不到。”

  “感情到了,一激动就这样做了”

  41岁的周常德皮肤黝黑,有些发胖,嗓门大在全校是出了名的,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但周常德实在不愿意再谈起“下跪事件”了。他觉得,新闻报道没有给他造成实质性的压力,倒是学校管理却让他烦恼无比。上级领导电话提醒他,要维护好学校秩序,“现在就是要像邓公(邓小平)说的,稳定压倒一切”。

  周常德认为“下跪”只是他工作中自然而然的流露,“感情到了,一激动就这样做了。”他反复强调。

  其实,这并不是周常德第一次向学生下跪。自从1996年调入旧州中学,他一共向学生下跪了六次,在三尺讲台上、早操训话中,甚至在文艺晚会致答谢辞时。

  最近一次下跪是在6月份。早操完毕后,周常德照例上台讲一些校务。他点名批评145班上课吵闹,屡教不改。令全校师生意料不到的是,他走到145班同学面前,双手合拢,突然双膝跪在地上,大声喊道:“求你们了,不要再玩闹了,好好学习!”

  蹲在最后一排的初一学生小梁被吓到了。她记得当时全场肃静,谁也不敢喘大气,“我一辈子都会记住这件事”。一位老教师有些气愤:“下跪是给父母、天地,他一个校长怎么能给学生下跪?!”

  周常德跪了约一分钟,才慢慢站起来,没有人过去扶他。

  学生们对校长的“下跪”并不陌生。在上个学期举办的“时代歌手”比赛和元旦文艺晚会上,周常德就曾两度跪下。

  “我是为了感谢教职工和学生付出的劳动。晚会太成功了,节目紧凑,观众也很文明,没有怪声。”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他说此前像这样的大型活动,经常会发生吵闹、打架事件,有些校外的青年人会趁机闹事。

  无人闹事时,周常德也曾三次跪倒在讲台上,而他说“这是教课内容的需要”。

  20xx年的一次下跪,一名初三学生还记得那一幕:“周校长要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当你犯一次错误后,就很难改过来了。”这名学生很感动:“可能爱心来了,尊严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是自古以来没有的事”

  “校长下跪”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周常德的手机响个不停,各地记者、知名门户网站的采访请求纷至沓来。“我一看是陌生电话就不接了。”他摇摇头。一些同僚见面就问:“你怎么上报纸了?”虽然他没有听到,但他知道有老师在背后骂他。

  很多老师不愿意过多评价。“各人有各人的教学方式。”一名老师说。

  “这是我的工作,工作有什么错吗?下跪不违法吧?只是工作理念、方法、措施上有我的一套而已。”他说,“现在不管好事也好、坏事也好,塞翁失马,就当做是一股东风,借东风把学校管理得更好。”

  不过有老师证实,后来145班的纪律“果然好了许多”。“下跪事件”在海口市琼山区(下辖旧州镇)教育局教研室也成了热门话题。“我们基本上都认为不应该,这是自古以来没有的事。”一名官员说,“这涉及到教师的尊严。下跪了,尊严不就没有了吗?”他甚至考虑到这种后果:以后有学生一闹事,校长就得下跪了。

  事实上,周常德认为自己的下跪是感性表达;从理性层面,他也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值得提倡。当他听说郑州的一名校长跪着向学生赠送国学书籍时,很愕然:“如果说我离谱的话,他(郑州的校长)更加离谱了。他不需要这样做。”

  “德哥”的教育观

  如同其他乡镇中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旧州中学部分学生中存在厌学情绪,出路茫然。周常德抱怨说,学生缺乏思想道德教育,师资发展缓慢,无法留住人才,等等。他压力最大的是,社会无业青年经常入校捣乱。前不久一名校外青年打了学生,周常德要他道歉:“不然我要送你去派出所,治不了你我就罢课。”

  周常德多次强调这不是导致他下跪的缘由。或许正如他所言:“我是一个有个性、有魄力的校长。”

  周常德常用“我的学校”、“我的孩子”来形容他和学校、学生的关系。校门口用大红字写着他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德馨校兴,天道酬勤。”在教育局官员眼中,他是一个责任心强,抓纪律严的校长。

  周常德自认教学水平一般,常以自责心态对待工作。从初一升至初三当老师时,他就做过一件“出格”的事:他不愿意到初三教书。周常德告诉学生:“你们要念高中的话,不能让我上语文,你们要马上找校长说。”在老校长的坚持下,他才勉强去带初三。

  不过,他教课时感情很投入是全校师生的共识。一名初三学生说:“他讲抒情散文不行,但讲爱国的课文时就让人心潮澎湃。”

  这时候,他已不是恪守严师高徒传统关系的教育者,也不是刻板的教书匠,“像一个诗人”。学生们私下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德哥”。当学生当面这样称呼他时,他也很乐意地应承。

  直至今天,从前的学生见到校长时,有的仍叫他“德哥”。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q1O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