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家乡的树木

时间:2022-07-18 06:49:4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每当秋天来临,树叶发黄,果实成熟时,我们为这棵树又喜又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文,欢迎查阅!

【篇一:家乡的石榴树】

  时光在飞逝,转眼间,我已经从一个天真的乡下小女孩变成了一位懂事的城市小女生了。每当我拿起相册时,总可以从中看到家乡的那棵石榴树。

  小时候,夏天的故乡是炎热的。每次,火辣辣的太阳照在我们的的头顶时,我们大多数都会聚集在后院中的那棵石榴树下。石榴树的枝叶很茂盛,碧绿的叶群中,还可以看到一大朵的粉红色的小花儿。花儿中间的花芯是嫰黄色的,看起来可美了。花儿还不时发出一种清凉的芳香,虽然没有桂花那么的香飘十里的浓郁,但是,只要你靠的近一点,还是可以闻的。不只是我们小孩子,就连大人也喜欢在这树下追逐嬉戏呢。

  每当秋天来临,树叶发黄,果实成熟时,我们为这棵树又喜又忧。那个时候,我们总是喜欢和一大群小伙伴们商量好摘果实的计划,然后才出发。我们先是请几位“爬树高手”爬到树上,把已经成熟的果实摘了,扔下来,由我们剩余的人提着篮子在下面接着。等到已经没有石榴是,我们才会带着我们的“战利品”回家平分。

  冬天,我和一些小伙伴总爱为这棵树干傻事。我早上醒来,总感到有些冷冰冰的感觉,这时,果果她们跑过来对我说:“欣,我们早上起来穿了好多好多的衣服都会觉得冷。大树什么衣服都不穿,它肯定也很冷吧,我们去为它做衣服穿吧!”我向窗外望了望,大树的确没有穿“衣服”,再把“衣服”用绳子捆紧来。“嗯,不错不错!”我们这样说着。可是,我们总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和我妈说了这件事后,妈妈总是边笑边说我傻。

  我离开故乡也有几年了,也许,我会忘了故乡的某些东西,但我知道,这棵石榴树的样子是永远也不会离开我的脑海中的。因为,在这棵树中,我的回忆真的是太多太多。

【篇二:家乡的柿子树】

  我最喜欢的就是家乡的柿子树了。

  柿子是我们这里的特产,我的家乡几乎人人都喜爱吃柿子。我家窗户前有一棵粗壮的柿子树,它身材魁梧、高大,它的旁边是一棵小柿子树。我想:这两棵柿树应该是父子关系吧!

  阳春三月,大地复苏,柿子树迸发出勃勃生机。那刚刚舒展开的绿色的叶子,显得很娇嫩,开满黄色的小花儿,引来很多蜜蜂,嗡嗡的叫着……

  我最喜欢的还是夏天的柿子树了!因为它为我们默默地奉献着,晚上,人们在它的身子下乘凉,老爷爷坐在凉凉的竹椅上,手里拿着竹扇,嘴里吸着烟,无忧无虑地享受着这幸福的美好时光。白天,树下便成了小朋友们的天堂。有的在玩儿游戏,有的在看书、看报,还有的在聊天,而树上则成了鸟儿们的“乐园”,鸟儿用自己灵巧的小嘴,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曲,有的还边飞边唱呢!

  秋天,柿子成熟了,那长满绿叶的树枝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柿子,好像一个个漂亮的红灯笼。这时候有很多人挎着竹篮,去树上摘柿子,树下回荡着人们欢乐的笑声。柿子是一种很有营养的食品,可以美容、健胃,它的吃法很简单,熟了的柿子可直接吃,如果你觉得皮脏的话,还可以把皮剥了再吃。那红红的果肉,放在嘴里,鲜鲜的、嫩嫩的、软软的、甜甜的,口感棒极了!未熟的柿子,把它放在罐子里,用温水浸上三五天,我们就可以吃到新鲜可口的柿子了。

  冬天,下着大雪,雪花纷纷落在柿子树上,好像给柿子树上搭了一件白棉袄。大雪吹走了它的叶子,但它仍然坚强的挺立着。

  家乡的柿子树,我永远爱着您!

【篇三:家乡的红枣树作文】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临泽县,我最爱家乡的红枣树。我们这里生产桃子、杏子、葡萄、西瓜,最有名的就算是临泽小枣了。

  一到五月,枣树上开满了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看上去像一颗颗的金色的五角星。不论你走到大街上,还是走到乡间小路上,都会闻到一股股甜甜的馨香扑鼻而来。这时,勤快的小蜜蜂也不放过这难得的机会,成群结队地围着小枣花采蜜呢!

  枣树是不需要人修剪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枝干会自然向四面八方展开。它的树干是深棕色的,叶子是深绿色的,而且呈狭长的椭圆形。

  每年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红枣就成熟了。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拎着筐,拿着竹竿儿,来到枣园里打枣儿,常常从大清早一直打到太阳落山。人们一边拾枣儿,一边嘴里还哼着《枣乡临泽》优美的旋律,一点儿都不觉得疲惫,真像过节一样。

  产下的枣儿,一少部分留着自家吃,绝大部分运到城里去。运到城里的,有一部分运到全国各地,还有一部分做成了各种保健品和饮料。有“临泽蜜枣”、“太子枣”、“公主枣”,还有“红枣蜜”、“红枣醋”、“红枣枸杞汁”等许多品牌产品。

  临泽红枣树适应性广,适合于各种土质栽培。临泽红枣不仅脆甜可口,而且在同类枣产品中含糖量名冠第一,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品尝着红珍珠似的临泽小枣,情不自禁的称赞道:“临泽红枣圆又甜,吃到肚里比蜜甜”。

  远方的朋友,如果你到西部来,请你千万别忘了枣乡——临泽。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wJr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