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晁错

时间:2022-07-16 00:42:4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半生的岁月豪情,半生的执着劳顿。一声令下,不容他辩驳。

一刀两断。

景帝平定内乱后,国家依旧静无波澜。但千百年来,那个峭直刻深的赤胆忠魂,那段轰轰烈烈的半生岁月,怎么可能就此无痕。

他怎知朝堂之上忠奸之谏都要顺应众心?大忠之人终究是寥寥无几,谁无心扶立自己的威望而任由他人的意志磨灭?即便是忠臣,嫉恨的目光也足以令人惊骇。他抓住自己的学生肆意上谏,孰知门外众人早已议论哗然。

于是他用自己的后路,坚持着他的政见。哪怕一不小心冰冷的刀锋便会架到脖颈,也不能让他消停。自古严苛之人少友薄命,虽让人心寒,但顺应众人之心而不逆水推舟仍是封建制度中人人恪守的准则。可他不知道。又或许他知道,只是性格使然,他不愿白费口舌来央求他人为中央让利。

为国谋利者众。只是牺牲掉自己的声誉来捍卫国家,忍受非议而不移初心的,必是要兼备坚定的决心和非凡的谋划见解,才能为人赞颂。

可是晁错,又非如此。

他是忠臣,但又太不懂策略,不知迂回。一介臣子,忠于朝廷是好的,但若是太急于求成,鲁莽死板,甚至冒犯了皇上的利益,那就成了愚钝的忠诚。此时此刻,且不谈国家,即便是他自己,他也无法保全。

于是,晁错的高见远谋,晁错的忠心赤胆,晁错的为师之恩,晁错的“忠孝两难全”,在他的急于攻成,小肚鸡肠和奸佞之人的陷害之后,全部化为乌有。

一时间,风云突变。

当原本应该进宫的车子停在了东市的街头,在史书轻描淡写的腰斩背后,该是晁错怎样的震惊,怎样的冤屈,怎样的愤恨,甚至,怎样的无助。

景帝最终还是削了藩。他完成了晁错的追求,却提前一步剥夺了晁错亲眼目睹成功之日的权利。

“吾亦恨之。”

只是晁错之死,原本就不可避免。他固执的过了头,连刚愎自用都那么笨拙,有大忠大义而无大智,迟早,会成为那个朝代的牺牲品。

后世的人是宽容的。

晁错,也就成了世代嗟叹的传奇。

悲壮,凄凉。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7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