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浙江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题目:似曾相识燕归来
现代刑侦理论中总有凭笔迹辨人一说,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伪装,流在骨中的血脉是不变的,而笔迹如是,文章亦如此,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沉觉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千万般隐匿修饰,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
普鲁斯特早年时发表过一些小说与评论,纵然与举世闻名《追忆》一文相差颇多,不论从语气还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细品味,他那对于细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终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里。“气味与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它们“以几乎无从辨别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撑起回忆的巨厦”。他的风格就如同他的气味,别人模仿不来,他也去除不了,无论是什么内容,挥之不去的总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所以,不论是作家还是平凡人,一旦拿着笔写下字,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思维、人格的一部分展现出来,而历史洪流可以湮没人的生理性存在,却永远无法改变人的思想存在,那么文字便是传递思考与精神的最好载体,即使手稿丢失,复本重印,一个人留在文章中深层次的精华却会在时间的积淀下长盛不衰。哪怕他故意戏弄人世,隐藏自我,句式可以转换,语气可能颠覆,但文字中埋藏的个性和独有的特点总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值得我们玩味深思。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大师大多在时间上离我们遥远,如果没有这些可以彰显其风骨的经典之作,他们又怎能令我们无端钦慕?“似曾相识”的绝不只是表达方式,而包括一个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独特的“掌纹”。
就像伍尔芙自然流露的女权主义思想,哪怕在《墙上的斑点》中也略有体现,而古斯塔夫·福楼丁的细致与抑郁即使在这样明快的“我注定了要做诗歌风琴的手摇柄,而你要为你爱的生活而生”一阙情诗中都能流露,更不必说大先生的战斗、批判与血性。艾略特的哲学思考与反省,“山的那边,雷声轰鸣”。就算是当年法国一位著名批评家模仿意识流大师乔伊斯的笔法挑战意识流小说,大众仍能从一个个细微之处看出他的独有风格。毕竟,“似曾相识”不只是普通的一个词语,它能让人们循着气味,找到当年给你以震撼的那只燕来,无论它是否回归,熟悉之感早已汇入骨血,化为纯酿,让你在作品中沉醉入迷。
纪伯伦曾写道:“死亡改变的只是覆盖在我们脸上的面具,农夫依然是农夫,林居者依旧是林居者,而将歌声溶入微风中的人,他依然会对着运转的星球歌唱。”作品中深层思考就如同那个歌唱微风的人,无论面具怎么多样,你仍然可以看见那最本质的东西,毕竟“似曾相识燕归来”。
《似曾相识燕归来》开篇从刑侦依笔迹辨人引出“文如其人”、文章家“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的思想观点,接着就举了普鲁斯特的例子,指出他早年发表过的一些小说、评论,与举世闻名的《追忆》语气和行文虽有不同,但“对于细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终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里”,其个性风格始终挥之不去。在此基础上归结:“似曾相识”的绝不只是表达方式,而包括一个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独特的“掌纹”。然后又谈到伍尔芙的女权主义思想、古斯塔夫·福楼丁的细致与抑郁、大先生的战斗、批判与血性。艾略特的哲学思考与反省,都会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所流露,让人们在他们的作品中沉醉入迷。结尾用纪伯伦的话再次强调:“作品中深层思考就如同那个歌唱微风的人,无论面具怎么多样,你仍然可以看见那最本质的东西。”
考生阅读丰富,信手拈来,洋洋洒洒,正如阅卷场专家所评:丰富的阅读方能让人自如驾驭文字,经典的浸润方能让人深沉思考问题。《似曾相识燕归来》诗意文字的背后,是考生对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的“沉潜含玩”“钩沉觉隐”。
正在阅读:
假如我是妈妈作文600字07-17
竞选小组长发言稿500字07-16
我渴望得到爸爸的表扬06-05
爱作文400字07-16
我的父亲作文850字01-09
新年联欢会11-29
小学一年级作文:点点滴滴的收获使我感动07-18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500字作文07-17
大熊猫作文500字07-17
爱作文450字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