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春节日记600字

时间:2023-09-09 12:2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篇一:盼春节

  春节,这个词语对我而言已经并不陌生了,每年我都会盼望春节的到来,而春节刚过后,我又会期盼下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春节快快到来。“盼春节”这个词在我心中日日月月都重复着。

  小时候我知道,一年中总有几天让妈妈给我买玩具、零食,妈妈从不反对。在这几天里,我还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吃到可口的饭菜。可真像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啊。我把那几天称为“皇帝日”。但那时的我还不知道,那就是人人向往的春节。慢慢的,我渐渐长大了,认识了鞭炮,并知道了放鞭炮时的刺激。每年的春节我都会用我在一年中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一点点零钱买一些鞭炮。夜幕降临时,我也总是狼吞虎咽地把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迅速扫光,拉着姐姐迫不及待去放烟花。每一次正当火星慢慢进入鞭炮时,我心中喜悦、快乐的心情就随着“嘭”一声散出,弥漫在空气中,而那阵阵硝烟就携带着一年中的烦恼、悲伤和愤怒一起飘到九霄云外。后来,我渐渐知道了钱的用处,并且在每年的春节我都会得到一笔可观的压岁钱。那时我就可已买一些自己梦寐以求,但妈妈又不同意买的东西。因此,我也就更盼望春节了。

  现在,又一个喜气洋洋的春节到来了,让我们以一个崭新的面目去迎接新的一年吧!

  篇二:说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

  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

  篇三:过春节

  过春节也就是过年。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来临了,大年二十九日早上五点,爸爸妈妈把我从睡梦中揪起来,我洗完脸,匆忙的吃了一点早饭,爸爸妈妈带着我提着行李往车站赶去,乘车去外婆家过年。经过一天的奔波,终于来到了外婆家,外婆见了我们非常高兴。

  除夕的早上,大家都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好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早上外婆搞了一盆浆糊,我和爸爸忙的贴了起来,我在墙上涂浆糊,爸爸在墙上贴对联,上联是: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是: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最后,爸爸站在椅子上把几个红灯笼挂了起来。

  到了傍晚,吃年夜饭了,外婆把一桌非常丰富的饭菜端了上来,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了起来,吃完后,大人们都给我了压岁钱,我非常高兴。之后,我们一家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不知不觉的到了晚上八点,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里面有相声,歌舞,和小品……好看极了。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电视里全国人民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十,九,八……”外面已经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也不例外,也在门口放了起来。外面的烟花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正月初一,我穿上了新衣服,爸爸妈妈带着我,提着礼品去给长辈拜年,每到一处,我都会收到一个红包,还能吃到各家的美味佳肴,还有好吃的糖果。

  过年真好,我喜欢过年。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ks9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