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和我的导师征文】
时间在走,我们在成长,转眼间现在已经是我在科大学习的第二年了。仿佛昨天我还是那个对新学校、新老师、新环境抱有强烈的好奇和期待的研一新生,而今天就已经要开始为毕业做准备。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有一位好的引路人,我的导师谢奇勇教授。
初次见到谢老师是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的时候,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学院的老师。当时我懵懵懂懂,因为面试而紧张不已,原本熟记于心的知识点在那一刻全部消失不见。在进教室面试之前,我反反复复地背着自己准备好的英文的自我介绍并且在脑袋里梳理面试问题的答案。一进考场,看见坐在第一排的非常严肃地看着我的老师们,只能够机械地背出自我介绍,到了回答问题时则讲得乱七八糟。谢老师第一时间就指出了答题的错误之处,并且言简意赅地讲出了答题点,我当时还不知道坐在台下的这位老师是谁,心中就已经对他满是敬意。通过了面试以后,我们有机会进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选,我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谢老师。这一年跟着谢老师学习,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太多太多。
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去年刚开始跟着谢老师学习的时候,他还是我们人文学院的院长,学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他操心。每一次去办公室找他,总会碰到学院其他老师有文件找他签字,有时这个老师走了,另外一个老师马上又来了,我只好默默地待在一旁等待。虽然是院长,学院工作很多,但他对待上课非常认真。我们第一学期总共三门专业课,其中两门课他都参与教学。他上课用的全是他自己编辑的课件,收集了很多著作上的讲解,每一个章节后面会举优秀的论文作例子,让我们学到知识也学到方法,他的课件只要稍作整理,便可编成一本教材。我从未见到上课像他这么用心的老师,他上的每一节课都凝聚了他的智慧与心血。对待学生,他更是非常负责。从学校复试结束以后,他常常会用邮件联系我,跟我分享一些学习上的经验,向我推荐专业书籍,帮助我利用暑假的时间补习了专业课的知识。他也给我很多机会,带我出去学习交流。去年还没有真正入学之前,他便告诉我十月份在湖南大学有一个全国性的湘方言研讨会,他认为这是一个让我接触学术的好机会,让我一定写一篇相关的论文出来以便参与会议。匆忙之下,我勉强写出了一篇在结构上还算完整,内容上残缺不全的文章发给老师。老师不仅看了我的文章,把要更改或者要删除的部分指出来,还帮我把格式调整好,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终于让这篇文章有了能够拿出手的样子。我常常听说老师节假日也没有休息,平时也经常工作到深夜,一方面很担心老师的身体,另一方面也觉得老师对待工作的负责、细致非常值得我学习。
在学术上,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汉语方言学,我师从老师以后,也开始了汉语方言学的研究。以前很喜欢听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讲他们的方言,觉得各地方言都很有意思。当我确定以方言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时,老师就提醒过我学习方言学是很艰苦的,但当时我对专业丝毫不了解,只凭自己满腔热血就选择了它。真正开始专业课学习以后,才知道这一门专业有多难学。最为基础的就是要熟记国际音标,要掌握用国际音标给方言听音记音的能力。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知识对研究方言都十分重要。自从去年入学以来,面对的就是各种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和看不完的专业书。除了书本的学习,实地调查对于方言学也十分重要。今年我有幸参与了老师调查湘南土话的项目,并且跟着他学习了真正的田野调查。四月份的时候,我跟着老师回到了他的家乡——永州新田,调查新田土话。我们下到村里,找到老男、老女、青男、青女四位发音人,与他们进行交谈,听听他们发音的情况,然后对老男的发音进行纸笔记录。根据调查字表上的1000个单字,1200个词汇和50条语法,让老男进行发音,老师则一个一个用音标记录下来。每天从早上八点开始工作直至中午,稍事休息后又开始工作直至晚饭,因为时间紧迫,有两天晚上还加班到深夜11点多。我都有点吃不消了,但我老师虽已年近花甲,却仍精神奕奕。遇到有争议的地方,便积极讨论,若是还得不出结论,便再找人调查,绝不敷衍了事。七月份的时候,我们又一次去了新田,这一次是对几位发音人进行正式的录音和摄像。由于一共有两个团队六个工作人员,这次在时间安排上更为紧凑。录音和摄像时因为不能有噪音的干扰,所以必须在一个较为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并且不能开空调或者风扇,每每录到老师和发音人都汗流浃背以后才出去休息一会儿。晚上我们都在休息的时候,老师也不能够休息,必须把白天录得好几百条音全部听一遍,若发音有错误则要在第二天赶紧补录。录音到后面几天,已经明显感觉到老师的精神有些疲惫了,但为了不耽误进度,他只能硬撑。即便在这么劳累的状态之下,老师对于发音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宁愿多辛苦一点也不愿意出差错。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都让我深受感触。“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只有砥砺前行,努力学习,才能够报答师恩。
【篇二:我和我的导师征文】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在每一个站点都会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让自己或多或少收获一些,改变一些,然后背起行囊继续前行。然而,在这趟列车上也总会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将人生珠玑赠予你,从此因为他的出现,我们人生的旅途变得格外敞亮,对未来不再畏惧,在前行的过程中也变得更加的勇敢和坚定。
导师刘龙飞教授是我学习的楷模。
为人,他善良友好、豁达、朴实、有魅力。身为重点实验室的主管领导同时兼任副院长,我一开始先入为主地以为刘老师是高高在上,没有精力理会学生的。可是自从进入实验室之后,才慢慢发现,他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偶尔也听到老师、同门师兄和以前毕业的研究生对刘老师的评价:对学生认真负责、见多识广、博学多才、乐于助人、学术严谨、是个好老师等等。经过这一年的接触,刘老师的成熟稳重,豁达坦诚,真实友善,幽默风趣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们当初对刘老师心怀敬畏,认为他遥不可及、不可亲近,是因为我们对他的不了解,与他接触太少。其实,刘老师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主动了解我们的生活状况,每个月还会给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对于学生的任何问题和困难他也都能放下手中的事情,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问题。也许正是刘老师这种宽厚待人的品格增加了他的影响力,进一步造就了他事业的成功。刘老师不但在学术科研上成就斐然,而且对家庭也很有责任心。偶尔师母会来到刘老师的办公室,作为学生的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刘老师的体贴细致,家庭的温馨和睦。的确,刘老师对工作的使命感,对家人的责任感,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成功的男人不仅应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志存高远,对待家庭也应该勇于承担,心系亲缘。
为学,他精益求精、废寝忘食。古人大思想家李斯有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是全局的基础细胞,只有注重一个个细节,才能把握全局,走向成功。细节是决定全局成败的关键,要取得成功,必做于细。还记得今年刘老师帮我修改小论文时,他那种专注勤勉的科研精神深深的撼动了我,从论文的题目,摘要,文章内容,参考文献等等,他都是一字一句的修改,并将文中的标点符号、文章格式等问题一一指出。刘老师这种对细节一丝不苟,从不打马虎眼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论文经过老师的修改之后内容更加的充实,用词更加恰当。刘老师严谨为学的态度深刻的影响着我。
读研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努力上进、有毅力的人,详细地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付诸行动,但在跟从刘老师学习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勤奋与坚持。刘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不要为外物所惑,要保持上进,要用一颗认真、纯粹的心去对待学术研究。“不要求你能做出最好的成果,但一定要认真、努力的去做”。无论是在平时还是节假日,我们都能看到刘老师都是第一个到达实验室的,刘老师以身作则,时刻提醒我们做学问一定要勤奋。刘老师每次离开实验室的时间也经常比学生还要晚,他这种认真治学的态度让实验室的师生们肃然起敬。每次与刘老师碰面打招呼的时候,他总是以一个慈父般的微笑迎合着我们,深得同学们的爱戴。
人们常说:“播下一个行动,便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便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便会收获一种命运。”在刘老师以身作则的带领下,实验室成员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刘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天赋和智慧,更需要纳百川而成四海,积跬步而致千里的积累与坚持。我们的实验室和刘老师的办公室大门相对而立,每次进入实验室之前我都能看到一束敞亮的光线,那里有一扇门总是半开着,门里面总是坐着一位孜孜不倦、平和认真的学者——刘老师。幸运的是,我敲响了这扇门,成为他众多学子中的一名。得以在求知治学的同时,感受他那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与真诚美好的道德品质。在刘老师门下求学,我真的是受益匪浅,如沐春风。
为师,他亦师亦父,春风化雨。他是平和的,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势,没有动辄训人的说教,有的是真挚诚恳的情感与平易近人的亲切。不管是在听取实验进展、探讨实验结果,还是在指导论文写作的时候,他总会耐心地聆听学生的想法后才提出他的思考和建议,诚如一位满腹经纶的智者在深入浅出地阐释博大精深的理论。他的言谈身教,都如同涓涓细流,融入我们的心田。
他是睿智的,在多元的视角与海纳百川的胸怀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一个自由的学术平台上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对待每个学生,他不是因为自己的科研项目是什么而要求学生做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选题,进行学术指导。同时,他总能恰如其分的评判我们的优点与不足。对于优点,不失时机地加以赞扬和鼓励;对待不足,则采用和蔼而不矜持的劝说方式,言语中毫无责备,而是充满了慈父般的激励和鞭策,引导我们走入科研的殿堂。
在平时的学习中,面对亲人朋友的殷切期望,想着要在研究生阶段做出好的科研成果,要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时常会有一些浮躁与迷茫。于是乎,刘老师常常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以及对行业的了解,常与我们静心畅谈,引导我们排解负面情绪。如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崭露头角,自己除了要有真才实学之外,更关键是要具备别人所不具备的核心能力,掌握别人尚未掌握的技能。他教导我们,作为年轻人,要有拼劲儿、闯劲儿,牢记要时刻学习,还要不怕吃苦,勤于进取。如此,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现代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不至流于平庸。
研究生初出茅庐,学术等各方面都还相对稚嫩,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走上学术道路,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能跟随一个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有远见、判断力强、对学术界了如指掌又对产业界不脱轨的导师是再好不过了。刘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人师,他不仅在科研学术上给予我们悉心的指导,而且还对我们今后的事业发展和人生规划都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我敬爱的刘老师以自己的言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带领着实验室不断地向前发展,作为他的学生,我更应该以刘老师为楷模砥砺前行,自强不息。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风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刘老师对科学研究的满腔热情,对家庭责任的勇于承担,对教书育人的积极投入,都将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今后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篇三:我和我的导师征文】
本科四年一晃而过,最感谢的就是那群室友和伙伴,跌宕起伏的青春岁月里风雨兼程,患难与共。转眼匆匆走过了研一,最感谢的就是优秀的师姐和导师,孤立无援的黑暗时光里,一个微笑、一声关切、一句赞许,就是一盏明灯。
我的研究生导师是一个拥有物理学本科学位,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教育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奇葩”老师。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会先后从事跨度如此大的不同行业,他说人总是在不断地摸索与历练中,才会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因为爱教育,所以他最后还是回到了最初梦想起源的地方——学校。从1993年从事教育行业到现在,23年时间里,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他常说,他喜欢跟学生在一起,因为这会让他感觉自己这个“老人家”也充满活力和朝气。抛开书记的威严、老师的光辉,我的导师就是一位平凡人,再普通不过,他会在办公室养几盆绿色的植物悉心照顾,会时常把自己的妻子、女儿挂在嘴边,会秒变居家好男人在节日里为学生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心烦时也会吸烟喝点儿小酒。导师是人不是神,有缺点、有弱点,才真实而完整。
从大一到现在,五年时间,不长也不短,认识和了解一个人足够了。很荣幸,这个书记?老师?导师?从庄严明亮的讲台走进了我小小的生活圈子里。
他是书记
第一次见到我的研究生导师,是在本科军训的第一天,军绿色褂子,笑容可掬,“听说”是学院书记。几个新生早练迟到,被巡查人员逮了个正着,书记路过,把这群新兵娃娃训斥了一番,这位书记,有点儿凶;脱掉迷彩服后的学院新生见面会,由书记主持,从学习讲到做人,从择业就业谈到结婚生子,这位“过来人”毫不吝啬的与我们分享他的经历和“糗事”,这位书记,有点儿萌;元旦晚会上,书记凭一曲《心雨》红遍“大江南北”,“我的思念,是不可触摸的网……”。坐小板凳上,嗑着瓜籽儿,跟旁边的人有说有笑,这位书记,很接地气。
书记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爱参加会议,不是什么冠冕堂皇的领导大会,也不是什么华而不实的学术交流会,而是能与学生近距离交流的学生会议,大到学院主席团换届选举,小到班级班会,总能见到书记的身影。有时候因为有其他的事耽误了,迟到了,他也会很认真地说着抱歉,做着解释。其实,他完全可以不来的,他完全可以用这些时间去好好儿吃饭睡觉,但是,他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坐在学生中间,去聆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的所作所为,也颠覆了以往我对领导的认识和看法。他从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他就在学生身边,时刻想着学生,也深深爱着每一个学生。大一大二,对我现在的研究生导师的认识就是,他是书记,一位扎根在学生堆里的“平民书记”。
他是老师
到了大三,新设了一门就业指导课,面向整个年级,由书记主讲。他普通话讲得不够标准,课件也做得不够精美,但是他总能用自己切身的经历和感受,用那些故事吸引我们的注意和目光。他出生在偏远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里,兄弟姐妹众多,小时候总是吃不饱穿不暖。他说他很幸运,大学时代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师,她把她的部分饭票送给了自己,原本的饥肠辘辘才得以缓解,也促使他更努力地学习与上进,后来成为了从那个小村庄里走出来的第一位博士。工作几年后,他回到母校找当年那位老师,想再次说声感谢,可是人已经不知道哪儿去了。
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还跟我们说过这样一番话:择业就业之初,他也曾迷惘,也曾惶恐,既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谁也不知道明天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唯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从容面对一切可能的挫折和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见识和经验慢慢沉淀,就内化成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而这些素质和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很出色,那么做其他的事也不会差。说不定某天你就遇到了特别想要的工作岗位,这个时候,谁准备更充分,谁就可以抓住机会。这是我人生中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就好像在听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心酸有喜悦,有怀念也有期待。大三大四,对我现在的研究生导师的认识就是,他既是书记,也是一位良师益友。
他是导师
留在本校读研,不是我主动的选择,但复试完后的那一个电话,一定是我现有的人生里难得的明智决定,听到肯定回答的那一刻,我就成为了“王氏家族”的一份子。读研跟本科很不一样,本科的时候有那么多科任老师还有负责的班主任,而读研就是纯粹的“导师负责制”。相比部分导师的“放养政策”,我的导师,有些“磨人”。“论文写的怎么样了?”“要多花时间搞学术!”“马上来我办公室一趟,汇报你上一周干了什么。”“不要整天想着往外跑,学生有学生的责任跟义务……”。
你可能无法想象,一个研究生导师会那么细致地帮学生改论文,从框架结构到词语标点,哪怕就是平时随意的不经大脑的练笔,他也会花十分的心思去认真修改,他说做了事总比闲着好。当然,他在学术上非常严谨,并不代表他只看重学术。他常常鼓励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不仅要提高论文写作能力,还要培养组织领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技能,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其实,我打心底觉得,做我导师的弟子是很有压力的,我的师兄师姐们都是自带光环的优秀人物,而我总是以一副“呆萌”的姿态混迹其中,尽管他们不嫌弃,可我内心还是挺自卑的,什么时候我的导师也能在别人面前说起我,然后满脸都是骄傲与自豪?研一一年很快就过完了,对我现在的研究生导师的认识就是,他不仅是我的研究生阶段的导师,也是我整个人生的导师。
【篇四:我和我的导师征文】
一提到要写老师,我就回想起来还是小学初中高中时期青涩的我们,那时不论是日记还是作文,写的最多,论的最多的除了父母,就是老师。我依旧可以想起那时我们写老师时常用的比喻,我们常把老师比作园丁,每日辛勤只为呵护他的每一位学生;还有的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还有那句经常出现在赞扬老师的文章中的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都是用比喻来赞扬老师的话语。
从小学到如今,写了二十多年的老师,也该将老师换一种比喻了。人都说亲情如同一杯水,平平淡淡,无色无味,可是,没有了水,人也将不复存在,所以亲情往往血浓于水;爱情就像酒,喝多了会上头,但若不喝,生活也就少了点情调。而师生情,该把它比作什么好呢?水太淡,酒太烈,牛奶太甜太腻,咖啡又太苦涩,那就茶吧。我爱喝茶,浓茶,清茶,花茶等等,淡淡的香味,喝下去却让人回味无穷。这般感受如同这些年来我体会到的师生情,虽然有时已经嗅不到初期的淡香,但是那些味道到如今还是记忆犹新。品完了大学期间的种种茶,又开始品研究生期间的。这一品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续杯,喝着越来越淡,而是另有一番风味。
在这段让千万人心驰神往的研究生生活中,有四杯茶让我回味无穷,请跟我一起细细品味每一杯的独特。
这第一杯茶是薄荷叶。说到薄荷叶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不管是沏茶,做菜还是调酒,薄荷叶都是很受欢迎的配料。薄荷叶适合混合在各种花草茶里,作为适口的配料薄荷叶在很多时候都必不可少,当然也可作为主料,不管怎样搭配,它都有增强体力、帮助消化吸收、镇定情绪、缓解头疼等作用。那么我的第一位老师在我研究生的生活中就起着这样的作用,她就是我的辅导员,我们都亲切地叫她杨额娘。她是我研究生期间见到的第一位老师,为什么把我的辅导员比作是薄荷叶茶,因为她始终伴随着我的研究生生活,如同薄荷叶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我人生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千里迢迢的湖南上学,可是来到这里之后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位像薄荷叶样的辅导员,我并不觉得我身在异乡。杨老师知道我不是本地人,对我关爱犹深,这期间令我感动的事情太多,我也越来越爱这杯薄荷叶。还记得那一阵子我在她的办公室值班,她每次都把从家里带来的早餐,零食或者自己做的特色食品分我一大半,让我品尝湖南特色,如果我不要她就会以开玩笑似的命令语气对我说:“快点啦,吃啦!”我从没体会过有这么一位老师在生活的点滴方面都惦念着自己,所以有时我也会跑去找她聊天,遇到困难了也会向她求助,而我自己也尽己所能,在她需要的时候帮助她。一年过去了,喝了这杯茶真的觉得有独特的功效,时间再久我也不会忘记它的味道。
第二杯是薰衣草茶。提到薰衣草茶我就会想起有一日夕阳下,我漫步在薰衣草庄园的情形,闻着薰衣草的香味,自由愉悦,神清气爽。就像喝完薰衣草茶的感觉一样,心情舒畅。听我这么一说大家也就猜到了这薰衣草茶的功效了,是的,它可以舒缓压力,解除焦虑。这杯茶当然归属于我们的研究生秘书老师。平日里值班的研会干部们都管她叫邢姐姐,除了清新可人的外表如同紫色的薰衣草茶一般,性情也如同这茶一样让人碰了就觉得心情愉悦。她不像是一位老师,比起老师她更像朋友、家人,与她在一起可以无话不谈,不用担心会不会一时紧张说错了话,更不用担心会不会一不小心就冒犯了她,如果这些事情发生了,她也会像个小孩子一样跟你打成一片,让你丝毫感觉不到一点不自在。除了上课时的老师,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她了。我们干部值班,她总是客客气气地,每到学期末都会把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本身干部值班帮老师做事理所应当,可在她眼里我们就是功臣,帮了她很多忙,对于我们她最多的不是抱怨我们事情做得不好,而是感谢。在一起吃饭说笑时,她把我们都当做她的朋友,就更不用提如果院里有什么好差事首先就想到我们。由于她从事研究生培养工作,我们大事小事都爱找她,但她总是那么有耐心,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解决各种问题。这杯薰衣草茶喝下去我感到轻松愉悦,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对这杯茶的感觉就是爱不释手。真想这味道能常伴我左右。
第三杯比较高大上的茶叫武夷岩茶。这种茶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有着多种功效,不但可做茶饮,有着醒心、明目、健神、止渴、杀菌、解暑、醒酒等作用,还可入药治百病,具有降压、抗辐射、防癌、延缓衰老等延年益寿之功效。这么大气的一杯茶当属最令我敬畏的一位老师——曾院长。在面对曾院长时不仅我的心是颤抖的,身体也因紧张而颤抖。不要因为我这样形容你们就觉得我们曾院长是一位凶神恶煞的老师,相反,她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而且很严谨的资深文学教授,她的名气在学术界稳居已久。为何对我来说曾院长是武夷岩茶,这要从研一开学刚刚开始上课说起。研一的第一节课就是曾院长的课,上课前我就对曾院长早有耳闻,想着这么一位赫赫有名的教授上课到底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这第一节文学课,让我有种想直接退学的冲动。上完她的课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无所知,这是晴天霹雳般的打击,不仅如此,她还布置了作业,我们要在一个星期之内看完一本文学作品,写一篇全英的论文出来,并做一个二十分钟左右的报告。这一下令我精神倍增,不爱读书的我也像打了鸡血一样读起文学作品来。再次上课时,我与搭档作为第一组报告者,可想而知被批得千疮百孔,连最低级的语法错误都比比皆是。但是尽管被批,我们还是在曾院长的话中学到了很多,我从一个不会思考,不懂得如何做学术,写学术论文的新手,慢慢被带上了正道。这一口茶让我喝完便醒心明目。院长她不怎么夸赞自己的学生,但是面对着这些年来大批优异的学生从科大毕业,回首再看往年的成绩,她也很欣慰,很自豪。也就是这么一位严师,才带出了那么多高徒。曾院长的课充满了整个研一的生活,在她的课上,不仅上课要时时刻刻认真听,做笔记,课后也要及时复习,搜集资料,不然,期末真得是在挂科的悬崖边上徘徊。我虽不是文学专业,但我在曾院长的课堂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文学知识,还有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我懂得了触类旁通,也学会了融会贯通。曾院长对学术的态度还有她对知识、对学问的热爱让我敬佩不已,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人心永远不会衰老,这也是品着院长这杯茶所具有的延年益寿的功效。
最后一杯,也是我最爱的一杯茶——玫瑰花茶。在我心里,玫瑰是集万千宠爱及娇美艳丽与一身的花,它不仅象征意义丰富,华丽的外表下还有着颇多实用性,对于女人来说,常用玫瑰可以保持年轻美丽。可想而知,玫瑰沏的茶也有诸多功效:美化皮肤,舒解神经,滋润养颜,活血化瘀,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等等。这么华美又实用的茶当属我的导师。在我还不是科大一员时我就对她倾慕已久,入学复试时,我在外院门厅看到她的照片及简介,那容貌与我母亲年轻时颇有几分相似,或许这也是她一直在我心中有着特殊位置的原因之一。复试之后选导师时我就果断只选了她。开学后,我如愿地成为了她的弟子。研一期间我虽然跟导师接触的并不多,可每一次都让我记忆犹新。还记得第一次的读书报告会,她早早的就为我们每个人准备了一杯她沏好的茶,由于对我们的了解也不够多,我们每一个人发言的时候她都听得很认真,不仅一直拿笔记录,还常抬头注视我们的神情,与我们进行眼神上的交流。每一个人发言完她都先对我们肯定一番,让我们很有存在感,我记得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还不错,还不错,这一点都值得你们学习,继续做!”接着又一一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她的眼光总是那么犀利,一下子就能揪出我们的问题,她还细致地跟我们说接下来要怎么做,因此与她探讨问题总能让人豁然开朗。这一年里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校创新论坛征稿的时候,那时我想好好准备写一两篇论文投稿,由于初来乍到,自己都是云里雾里,写完一篇之后自我感觉良好地拿给导师指点迷津,她平时很忙,但是当她知道我要与她讨论论文时就主动联系我,腾出时间与我探讨。导师看完我的论文,她的点评让我直跌谷底,视角旧,选材旧,材料也旧,而且选题范围太大,总之就是写了跟没写一样。我本身很灰心,可是她却说:“很好,已经很不错了,至少你敢写,没有哪一个是刚开始就会写论文的,多写多练就好了。”接着她给我提出了一系列的修改意见,跟导师讨论后我受益匪浅,仿佛自己在一片孤海上漂了好几个月终于看到了穿透迷雾的一丝微光。接下来的修改与第二篇论文就完成得很顺利,并有一篇获了奖。事后当我感谢她对我的指点时,她笑着说:“我希望你继续练习写论文。”她的笑让我觉得几个星期的埋头苦写都是小菜一碟。导师对于我的恩情就像这玫瑰花茶一样,可以让我在倍感压力时舒缓神经,细细品味则终身受益。
晴空万里的早晨,人们需要一杯茶使自己神清气爽;慵懒的下午,一边看书,一边喝茶,能够修身养性;到了落日余晖的傍晚,倦的时候需要一杯茶让自己提神醒脑。老师就如茶,淡淡的香气,浓浓的恩情。常言道:人走茶凉。对于老师这杯茶,不管走得再远,温热都在心中,所以人走茶不凉。
【篇五:我和我的导师征文】
生活充满了选择,从每一事物剔除一切枝节后,剩下的都是一种选择。你选择如何应付生活中的种种情形、你选择他人会怎样影响你的情绪、你选择是心情愉快还是心情恶劣。说到底,如何生活是你自己的选择,而我选择了读研。读研并非是完美的选择,因为它充满艰辛;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完美的,因为它注定难忘。在这条艰辛又难忘的道路上,感谢我的导师——李山林老师对我的指引,让我能够向更好的自己前行。
作为一名教育类研究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我最至高的目标,李山林老师用实际行动让我明白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教师们以传道授业为职责,以解答疑惑为本业,他们兢兢业业,他们恪尽职守,他们帮助学生开启了知识与智慧的大门,在学生心中播种了善与美的种子,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李老师也是这样一位秉性宽厚又充满智慧的教师,已近花甲之年的他还坚持在教育与科研的一线,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同时为人亲和,受人尊敬,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好老师”的名声口耳相传。他先后在小学、中学、大学任教,而无论在哪里,他在师生间都德高望重,一直有着极好的声誉。他所教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大学教授,有的还初出茅庐,现在的他桃李芬芳满天下,硕果盈枝满庭芳。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南来北往,期遇知音。在求学之路上,能够遇到这样一位有着高水平的学术造诣又和蔼可亲的导师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缘分。早在大学期间,李老师就曾担任过我们专业的任课教师,虽然彼时课时不多,但是只言片语中,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温和而亲切的老教授。在成为了李老师的研究生弟子后,更加体会到李老师对于工作和学术的热情,他现在虽未担任行政工作,但也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焦心劳思。在学术研究上,尽心尽力,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这样饱满的学术热情,严于律己、脚踏实地的作风,深深地影响到了我,激励我要把握好读研的这几年时光。李老师不仅对自己要求高,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读研阶段真正学到东西,有所收获。研一刚开学不久,李老师给我们每一个人发了一张打印好的书单,上面罗列了在研究生阶段应该读的书目,涵盖了文学、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李老师解释道“这些都是我挑选的研究生阶段你们应该阅读的书目,有的与我们研究方向相关,有的虽然不太相关但也是有利于拓宽视野的”。我们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语文教材的内容包含了文史哲、地理、科学等各方面,因此李老师不希望我们局限于本专业内,而应该广泛涉猎,汲取各方面知识,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论文写作是大多数研究生的大难题,因此李老师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方面非常认真和负责,他对我们每个人的论文都逐句、逐段地看,甚至连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和标注都不忽略,看到不合适的地方就用笔标注出来,并和我们讨论应该如何修改,这样一篇文章看下来,通常要花费不少时间,但是李老师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对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负责。而李老师管理学生的方法也独树一帜,他不会强迫学生、责骂学生,给予学生尊重与自由,让我们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他常常教育我们,从事学术研究依靠的是热情与兴趣,如果缺乏兴趣,只凭借教条式、填鸭式的引导是毫无意义的。这使我知道了进行学术研究在于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与钻研,只有灵感的迸发才能产生杰出的智慧和出色的想法。李老师的教诲我一直牢记于心,让自己在漫漫求索路上不忘初心。
学术研究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不只是学术研究。李老师不仅热心于学术,而且关心学生,热爱生活。尽管李老师工作繁忙,但他经常会与我们谈话聊天,和我们说一说他的故事,闲谈之中,透露出长者的智慧,让我们懂得不仅要会做学问,更要学会做人。李老师也会关心我们“在学校过得还好吗?”“最近在学习、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吗?”让在异乡的我们感到亲切与温暖。在节假日,李老师通常会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并做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招待我们,一群人围坐在桌前,向家人一样,格外温馨。通过多次的接触,李老师和我们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对于我们而言他不仅是一位平易朴实的教授,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挚友。同时李老师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他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人应该多运动,多活动。已近花甲之年的他虽然不能进行很多高强度的运动,但是每逢傍晚,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会和师母一起在校园内散散步,走一走、逛一逛,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缓解一天工作上的疲劳。由于儿子在外地工作,李老师大多时间都是和师母一起在学校的,结婚几十年,他们依然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和睦的家庭氛围让我体会到了他对于家人的责任感,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一个男人除了对待工作要有事业心,对待家庭也要有责任心。李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们知道教师不仅要教书,传授知识,更要育人,让学生精神成人。
师恩如山,高山巍巍,使人崇敬;师情如林,森林广阔,无法估量。优秀的导师是人生迷茫时的启明星、是迷途时的指路灯,让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很庆幸自己选择留校读研,让我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很感谢读研期间能遇上李山林老师,让我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师应有的样子。
正在阅读:
我和我的导师征文07-16
窗外的美丽03-21
语文S版八年级上册二单元优秀作文500字07-17
开学第一课的感受作文07-18
我最爱的“小白”07-17
榕树下07-26
人间自有真情在05-21
做个自信的人小学作文09-09
渐行渐远的美丽07-18
五年级中秋节作文07-17
洗鞋子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