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沈阳故宫作文300-400字

时间:2023-09-24 11:36: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第一篇:游览沈阳故宫

  童年里的事情像一朵朵烟花一样,丰富多彩。那最美最亮的一朵烟花,就是我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那就是我们一家人去沈阳故宫游览。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家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使用的皇宫。首先我们穿过大清门,来到皇帝上朝的地方—崇政殿,他是皇太极时期建的,这里面可是金碧辉煌,正中间摆放的可是龙纹宝座屏风,前面是两条金龙缠在柱子上,可真有皇家的豪华气派。然后来到凤凰楼,这里就是皇帝饮酒作乐的地方。穿过凤凰楼来到后宫,这里有五间房,分别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这里真是富丽堂皇呀!而且还很朴素。参观完后宫向东走,便来到了大政殿,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所建造的,外形像座八角楼,里面的空气十分潮湿,中间放鹿角椅,旁边放着名贵的花插等。大政殿前是十王亭,分别是左王翼亭、右王翼亭、镶旗黄亭、正旗黄亭、镶旗红亭、正旗红亭、镶旗蓝亭、正旗蓝亭、镶旗白亭、正旗白亭。今天,我游览完沈阳故宫,真让我长见识。让我知道了以前的人也挺有想象力的吗!

  第二篇:游览沈阳故宫

  今年寒假,爸爸带我去了沈阳故宫,我很开心。

  刚一进门,我就看见了1个大大的宫殿,宝座上有2条龙头朝向宝座,像活的一样。我知道了“龙”表示古代的皇上,“凤”表示古代的皇后、妃子。“龙”还表示另一意思,那就是“龙”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我和爸爸继续往前走,几乎每个宫殿里都有“龙”和“凤”。我对爸爸说:“你知道努尔哈赤的后金第一都吗?”爸爸说:“不知道。”那就让我告诉你吧!努尔哈赤的后金第一都,是新宾的赫图阿拉城,然后迁都沈阳,最后到北京。

  今天,我真开心!我不仅仅知道了努尔哈赤的住处,还把关于努尔哈赤的其他住处告诉了爸爸,这样我和爸爸就能知道更多清朝的事。

  第三篇:游览沈阳故宫

  9月29日星期一晴空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沈阳故宫。原来只知道北京有故宫却不知道沈阳也有一个故宫。不止这些,我还知道中国共有三个故宫,而最后一个就是台北。

  沈阳故宫由中间和东,西三部分组成。在东边有一个八角楼似的大殿,这个大殿你一眼就能看出与其他房子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它是八角的,结合了汉文化和满文化建造而成。之所以是八角是代表当时蒙古包的样子,而房门上各种雕刻龙的图案则代表汉文化。

  在这儿我还看到许多奇怪的东西,门边经常会有一个圆柱形石头,你们猜这是什么呢?告诉你们吧,这是当时用来挡门的石墩,而上面的铁链则是用来栓马的。在地面上矗立着一个像塔一样的建筑,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那是烟囱,也是东北三大怪之一“烟囱是从地面竖起来”,有意思吧!和我们那儿可不一样。

  第四篇:游览沈阳故宫

  在中国,有两座建于古代的帝王宫殿中的著名博物馆:一座在北京紫禁城里,另一座就是作落在沈阳的故宫。

  来到沈阳明清古城,我和妈妈看到了一处金瓦红墙交相辉映,宫殿楼阁高低错落的古代建筑群。

  她至今已经经历了300多年的沧桑岁月。

  沈阳故宫建筑群可以分成东,中,西三路。

  我和妈妈也是按这样路线游览的。

  东路是努尔哈赤时期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中路是皇太极时期的崇政殿,凤凰楼,御花园……。

  西路是乾隆时期的文溯阁……。

  一路游览下来,最感兴趣的是凤凰楼!因为它是当时最高的建筑物,皇帝可以在此看日出,宴请大臣!它的24节台阶代表24个节气!

  还喜欢大政殿和十王亭!导游阿姨说大政殿会集了满,蒙,汉的建筑风格。盘龙柱是汉族风格,台阶是满族风格,八角亭的上方龙头有彩色的大力士是蒙古族的风格!八根柱子表示四面八方都平安无事!

  妈妈告诉我是正蓝旗,我在十王亭中找到了正蓝旗的亭子。妈妈还给我讲了为什么满族人不吃狗肉和把乌鸦视为神鹊的故事。

  今天我可长了许多知识啊!下次我可以给你们当导游了!哈哈!

  第五篇:游览沈阳故宫

  20xx年8月7日,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了东北最大的城市之一沈阳,我们冒着炎热酷暑的天气去了沈阳故宫参观游玩。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两座帝王宫殿建筑群之一,建于1631年,是清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过的宫殿,清世祖“福临”顺治也在这里继位,并于当年八关,建筑统治全中国。

  沈阳故宫保留了当年建筑风貌,十分壮观,金碧辉煌,还保留着许多文物及皇宫起居用品,给人以光彩夺目的感觉,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历史宝库,也是世界遗产。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3点,我们来到宫内的后花园,我挑了一件清朝格格的衣服,还有头饰,感觉穿越到了古代,我笑哈哈的坐在大龙椅上,漫步在花园的花丛里拍照留念,最后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沈阳故宫!发誓下次还要来沈阳故宫!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Jj7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