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猫

时间:2022-07-18 00:10: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从炎炎的夏日里走进凉爽的家中,觉得全身一下子都放松开来。下班得早,晚饭还要等一会,把自己蜷缩在凉悠悠的麻将席上,拿起一本杂志漫无目的地翻,脑袋里一片空白,慢慢地把村上春树的《名叫彼得的猫》看过之后,脑袋里还是一片空白。淡淡地微笑了一下,再次把这篇短短的文章看了一遍,觉得有种东西从不慢不紧地在心中蔓延开来。

  学生时代的村上春树捡了一只流浪的猫,结婚的时候把猫带到老丈人家去了,开始老丈人不喜欢,后来喜欢了,但是来自乡村的猫老喜欢钻人家厨房,害的老丈人常给人家低头认错,无奈之下,他将猫送给了乡下的老朋友。

  看了第一遍,觉得这文章平淡无奇,没有绚丽文采,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打动心弦的情感,一切的一切,就像一杯白开水。我把这文章给老婆看,给儿子看,他们也看不出个什么,都在纳闷,看不出这个作者喜不喜欢这个猫,也看不出这个作者对猫有多深的感情。但是,村上春树是日本的著名作家,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什么他的文章就这么平淡了,以至于我看了第一遍,都哑然的笑了。

  但是村上春树在给我们讲述一个经历,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时代,就像一位老家的长辈对我做的一样。老家的院子里,有一位双目失明的长者,六婆。当冬日黄黄的阳光铺满阶沿的时候,她就给我们故事。讲当年红四方面军的种种行为,讲我爷爷的大老婆如何被折磨至死,讲爷爷的五弟如何爬上院落里的核桃树上,如何摔下来嚎叫而死。讲红军和白军如何轮流管制着这片贫瘠的土地,如何轮番的清洗,许多家庭如何彻底地消失。讲的时候,她很平静,好像这些事情发生的非常的遥远,与她毫不相干,好像这些事情都是她听说的。其实这些事都是她经历过得,都是她亲眼见过的。每个平静的故事背后,都是一次生死的经历,都是一次情感的折磨。

  第二次看《猫》的时候,我觉得村上春树就像这个老者一样,给我们讲述着故事。我试着以村上的时代去理解村上的猫,结果自己被感动了。村上春树读书的时候,是二战后六十年代,那时候日本的经济还很贫困,整个社会都是贫穷的,以至于一只乡下的猫找不到吃的,跟着村上就跑。那时他食不果腹,养一只猫就更艰难了。为了猫,他放下了尊严,向同学们借钱买东西给猫吃。一个瘦人,一只饿猫,就是村上多年的生存状态。岳父是明确反对养猫的,因为他是卖被褥的,布沾上了猫毛是不好卖的。搬去岳父家去前,村上把宝贵的鱼干给彼得吃,算是一种诀别吧,多年患难之交的朋友就要分开,它将再次成为一只流浪的猫。当妻子下定决心领它走的时候,村上折身回去发现彼得还若无其事的望着盛鱼干的盘子发呆,还觉得不尽兴,丝毫没有觉得刚刚经历了一生中的一次重大的转折。带着猫,村上高高兴兴地嫁到了老婆家,但是岳父开始对猫不接纳,用脚踢他,慢慢地也就接纳了,就像接纳女婿一样。乡村来的猫毕竟有野性,到了城市的彼得常出入邻家的厨房偷吃东西,打翻瓢盆。弄得岳父常低头给邻居陪不是,无论村上怎么隐忍,它的确无法在和他生活下去了,于是,他不舍的把它送给了乡下的朋友,事后还打听它还过得好吗?

  整篇文章没有一个字来表达村上有多喜欢这个猫,没有一句话直白的说他与这猫之间有多深厚的感情。自始至终,村上用平静得近乎残酷的语调,娓娓德将着彼得的故事,在平静的下面,涌动的是激烈的情感,一个患难与共的朋友,在自己生活境地转好的时候却抛弃它,第一次没有抛弃成功,第二次却把它送人了。在这个故事的背后,也反映出战后老百姓生活的贫困,也反映出倒插门的女婿生活的尴尬与无奈。为了照顾岳父的情绪,他还是抛弃了它。

  人与动物的这种强烈的感情,我是经历过的。小的时候我养过一条小狗。我吃饭的时候,嘴巴总要掉一些东西,它就喜欢围着我转。在石坡边,我钻了一个小洞,弯曲而锥形的,然后把一些饭菜放在洞的尽头,想训练它钻洞。开始它进退自如,慢慢地它长大了些,钻进去后很难退出来,于是在里面嗷嗷大叫,我拉着它的后腿用力的才把它拔出来。我常在田间奔跑,它汪汪地叫着跟在我的屁股后面,成了不折不扣的跟屁虫。我在山林里随地拉尿的时候,它也翘起小腿腿,拉上几滴。但是它三个月的时候,在我的眼皮底下,被人用板凳砸死,我眼睁睁地看着它的血流了一地,看着它来不及呻吟就闭上的小眼睛。

  我永远记得这条狗,就像村上怀念他的猫一样。村上对猫是爱、怀念和内疚的集合。我对狗是爱、怀念和痛惜。村上说,“我的小说想要诉说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简单概括一下。那就是:任何人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能够找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实际上找到的东西在很多时候也已受到致命的损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继续寻找不止。”我想,村上在这篇文章中想找的,就是一种爱,一种残缺的爱,引起我共鸣的,也是这种爱。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IhD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