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记
王崧舟老师在报告伊始,先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语用?他说:“语用,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在修订版的《语文课标》中语文课被定为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而正因为此,我们许多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语言文字运用课。这其实是一个误解。那么究竟语文视野下的语用是什么样的呢?”他说:“组成语用学的三个支点是‘语用、语境、意义’,这三者的关系是——在特定的语境下传递语用的意义,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这三者密不可分。”随后王老师从以下两个方面为我们解读了语用教学:
一、语境和语用分析
语境的分类:
(一)言辞语境:文本内部的上下文
课例:《花钟》第一段语用的分析
1、用词的变化。
(1)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表达必须准确。这一段在写作上的特点是每一种花首先是准确的表达。
(2)罗列的的九种花中,七种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午时花”“夜来香”却没用这种写作手法。文字还有一种高于生动、形象的是——节奏,好的文字一定要有节奏,所以“午时花”“夜来香”的写法有了一种变化,体现了一种“繁华处繁华,素朴处素朴”的节奏美。同样,描写九钟花开花时间的词“四点、五点左右……”都说明了开花的时间大约在几点左右,但为了追求表达上的节奏美,也是通过用词的变化来展现。
2、句式的变化。
开始是按“时间—花名—开花”的顺序进行花开的描写。但是从“烟草花”开始,采用“花名—时间—开花”的顺序,实现了节奏的美。
3、节奏的变化。
好的文字是有文气的,语文教师要善于琢磨。在这段中,一个字掌握了整个文章的气韵——“却”。这个词在这里不是表示转折,而是“刹车”“休止”给人一种“言有尽,意无穷”、“余音绕梁”的感觉。
机械的文字查一下心电图——是死的(直的)
好的文字查一下心电图——是活的(高低起伏的)
根据以上语用分析,编者的习题可以必诚:
(1)仔细观察课文中这些写鲜花开放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2)仿照课文中这些写鲜花开放的词语,请你改写课文中另外两种花的开花(午时花 夜来香)
(3)课文为什么不这样来写午时花、夜来香的开花呢?
(4)仔细观察课文中写鲜花开放时间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5)同样写鲜花开放的时间,为什么有的用“左右“,有的不用?
2、文体语境:文本的整体规范和风格
课例1《童年的水墨画》
(1)文体的特点:儿童诗
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儿童。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2)诗型:组诗
组诗是诗歌中的排比。这首诗写了童年的快乐——以笑贯穿三首诗。笑分为三个层次:微笑、欢笑、酣笑。
(3)个性:水墨画
教学构思:
(一)充分地读(二)水墨画在哪里?(引导学生理解水墨画)
课例2《松鼠》(说明文)
不同的语序表达的效果是不同的。例第一句中的“漂亮”在前和在后面表达效果是不同的。第二句采用的是列举,也可以换成下定义。第三句:抓住特征描写松鼠特点。
课例3《珍珠鸟》(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文化语境:文本的现实情境和历史背景
课例《伯牙绝弦》
(1)文本的文化语境——中国知音文化
(2)意象的文化语境。如泰山特殊的文化地位,就不能换成华山或其他山。在《伯牙绝弦》中句式的训练上,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用“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芳草萋萋”等词做文字训练,却不知在这里要结合文化语境理解“高山”和“流水”在我国有着特殊的含义:知音、知己。所以,这里的语言训练点把握不好很可能伤害了原文中的意蕴。
二、语境和语用教学
1、语用学习和内容理解相融合。
2、语用学习和情感陶冶相融合。
3、语用学习和学法指导相结合。
三、古诗教学如何上出神韵来?(学员提问)
(1)举象:把古诗还原成画,心里的诗象。
(2)造境:创造一种课境,进入诗的意境。
(3)入情
(4)会意
(5)寻根
(6)求气:气指的是文气。
一点感触
第一次见到王崧舟老师,是20xx年在南京《现代与经典》的会场上。王老师一节《慈母情深》深深震撼了我。不仅是因为王老师磁性的声音、诗化的语言,更因为他解读文本的高度和教学设计的精妙。课后才知道这是诗意语文。随后就开始关注王老师,在网上疯狂地搜集王老师的资料,发现卓越网上有本《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在书里,了解了王老师成长的历程,对诗意语文有了初步了解。再次见到王老师,是在杭州的《千课万人》上,再一次折服于王老师的《枫桥夜泊》,再一次上网看王老师又有什么新书,于是又买了《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王崧舟讲语文》、《听王崧舟老师评课》。但是每次都是读了开头,一忙起来就置于一边,慢慢就搁至脑后了。后来又在南京听了王老师的《与象共舞》,而这次能够和王老师有这样面对面的交流,真的是非常激动和无限期待。
报告中,王老师结合课例《花钟》给我们详细分析了“言辞语境中的语用”,让我们明白了解读文本时应怎样把握语用点,如何设计恰当有效的语用训练;结合课例儿童诗《水墨画》、说明文《松鼠》和散文《珍珠鸟》为我们分析了“文体语境中的语用”,让我们知道了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文体采用符合文体特点的语用训练;结合《伯牙绝弦》文言文的分析,让我们了解了“文化语境中的语用”,提醒我们在解读文本、设计教学时,要关注到文本的文化内涵。这些,为我们今后文本的把握、教学目标的定位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指明了方向。整个报告过程中,王老师总是温文尔雅地娓娓道来,我们被王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所深深吸引,会场上听不到一个人说话的声音。甚至当王老师提出中场是否休息时,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要求王老师继续讲,中间不休息。因为我们想听王老师多讲一会,多为我们指指路。但是最为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语境和语用教学的三个融合”王老师没有能展开讲,我们多么希望王老师还能像给我们分析《花钟》的语用点那样结合课例,深入浅出地讲一讲语用实践的突围,让我们既有理念上的认识,又有实践上的启发!期待着再次能聆听王老师的报告,再次品味王老师的课堂。
正在阅读:
国培计划研修日志格式范文09-06
与人为善好家风作文700字07-16
禁毒日优秀作文范文:白色的毒品是魔鬼07-18
买西瓜的作文5篇07-18
一件难忘的事09-06
精选高考话题作文1000字:镜子07-18
校长,我想对你说01-30
写活着的议论文600字作文11-17
黄豆观察日记500字07-17
初二议论文200字:读书论07-17
以眼神为话题的作文500字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