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作文(二)学会分析例文及指导

时间:2022-09-03 10:36: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一、读三篇文章,研究三种结构形式:

  1,《陌生人,你好》

  “不要对陌生人说话”一直以来都是疼爱子女的父母挂在嘴边的教诲而那部同名电视剧更是在风靡全国的同时,也让人们见识到人性的阴暗面。然而,我却依旧固执地坚持,向陌生人道一声“你好”。

  我愿对陌生人微笑。一个人只要是生活在社会中,必然每天都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会因为公事或者私事产生交集,而更多的只是擦肩而过,下一秒则各奔东西。我愿向他们微笑,道一声“你好”。在遇见的时候,一个微笑便是一点温度,对方回报的微笑又是一点温度,这样的温度一点一点聚积起来,整个社会便随之温暖。而这点不经意的温暖,或许恰是希望与勇气的源头,是关爱的传播。如同梵高所说:“爱之花盛开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我愿为陌生人哭泣。诗人高洪波在奥斯威辛参观,站在狂怒的风中,他感到“指尖开始流泪,为人类在那一年代的无助与悲伤”。莫斯科红场有一座纪念二战时为保卫国家而献身的人的“无名英雄纪念碑”,上面刻有两行字:“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与世长存。”我不认识死于纳粹残害的犹太人,不知道二战中为维护正义牺牲的勇士们各自姓甚名谁,但我为他们哭泣。这些眼泪不是控诉不是同情也不是追忆,而是一种信念,我愿倾尽所有来避免悲剧的重演。尽管我的身份微不足道,但我想,倘若人人都能这样为陌生人哭泣,那么便是种全社会性的洗涤,是以全社会的名义在承诺:我们将有勇气尽一切力量来阻止邪恶的卷土重来。海明威写道:“每个消逝的生命都是我的损伤,因为我与整个人类相通;莫问钟声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

  我愿为陌生人立命。左宗棠年少有大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张载的人生理想第二层便是“为生民立命”。缘何他们愿为陌生人立命?古代的圣哲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便是教导我们在生活中便要将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然而要使自己的人生奋斗超越自己本身,则应着力于对陌生人的帮助。功成名就后,有些人沉溺于灯红酒绿,有些人热衷于欲望的满足,还有些人却选择回馈社会。商业巨子霍英东说:“有钱,是给我一个机会,能对国家作自己的贡献。”的确,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愿尽全力承担自己的义务,扮演好我在社会中的角色,我愿在未来的某一天,以某种方式,为陌生人立命。 

  人生路上,我愿向某个拐角边上的陌生人微笑,我愿为记忆中的某个瞬间里的陌生人哭泣,我愿替走向下一段旅途的陌生人请命,向你们道一声:“你好,陌生人。” (刘夕希) 

  2,《五谷杂粮》

  ……经典是五谷杂粮。中国人的精神谷物是一本本经历了几千年风吹雨打仍微笑着注视着我们的经典。从牙牙学语时读的唐诗宋词,到《诗经》、《论语》再到一篇篇才子散文,我们的祖先将智慧与才思浸润在一篇篇美文里,跨越千年的风霜为我们启迪思想。我们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中懂得担当与责任;从“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会坚强与奋斗;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身上了解做人的底线与坚持;从让贵妃倒酒、力士脱靴的李太白身上明白做人的潇洒与不羁。中华民族的文化从来就是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大不列颠的莎士比亚借戏剧提出“生存还是毁灭”的终极命题,而我国的屈平与史迁却分别用生命为“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和“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作了最好的诠释。这样的精神早已根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灵魂深处。如同五谷杂粮对身体沉默的滋养——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功效,可一旦失去,人就会从内而外彻底垮掉。

  令人痛心的是,在西方文化大量侵入的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化的传承面临断代的危险,民间艺术大量失传,就连几十年前还辉煌一时的国粹京剧也面临大量经典曲目失传的危机。再看看支撑起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精神大厦的儒家经典吧。一位学者痛心地说:“我只是把儿时应该熟读的‘四书五经’移到三十八九岁才来了解。”近年来,经典借助电视的传播平台渐渐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内,但这也恰是经典传承的一种悲哀——本应耳熟能详的精神源头,本应每日摄取的精神五谷杂粮,却要借助一种既娱乐又商业的手段才能提起人们的兴趣。失去了精神家园的人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精神家园的民族,无法立足于世界。  (吉  翔) 

  3.《安》

  ……如今的人们,过多地被物质迷惑了双眼,越发不安分起来了,追功、逐名、谋禄,哪一个不是充满诱惑力? 世人只有擦亮双眼,看清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安于现状,方可获得想要的一切。 如何做到安于现状?子贡和孔子有这样的对话,子贡问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孔子的话精辟地阐述了如何安于现状,不论贫富,都对现有的一切感到满足,没有过分的追求,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安”。 换句话说,便是人格上无休止的追求,在物质上适时满足,“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安”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生活方式。  

  二、怎样多角度分析材料: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用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谈的是两位音乐家在“文革”的逆境之中,面对厄运作出的不同人生抉择,一个是以生践志,一个是以死明志。选择不同,但都表现了他们对理想、信念、人格等的坚守和追求。

  本题审题有三个基本角度。

  第一个角度: 

  第二个角度: 

  第三个角度:  

  2,“写作实践”第2题 

  第一个角度: 

  第二个角度: 

  第三个角度: 

  3,XX年全国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本题有三个立意角度: 

  三、写作训练:(p,90)

  四、附录:作文技巧

本文来源:http://www.qingyiyi.cn/article/GSRO.html